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2/18 12:32:07瀏覽17|回應0|推薦0 | |
作家馮光遠於蕭曉玲事件新書記者會上抨擊台北市長柯文哲,是承襲了郝龍斌時代的觀念、繼承黨國體制遺緒、態度鄉愿,嘴上說轉型正義其實對此毫無觀念。 會後馮光遠受訪時則表示,台灣有太多的行業、體系涉入政治,是舊的人持續建構了體制,即便轉型正義從小處做起也窒礙難行。 馮光遠於會後表示,即便台灣已經走過戒嚴、政黨輪替,在很多機構與行業中黨國的幽靈仍然存在,以發生蕭曉玲事件的教育體系為例,在於校內人事不少還是由經歷過威權年代的人所擔任,「某種程度上你不能說他沒有黨國思維,因為他就是受這種教育長大。」是長久以來意識形態建構所致。 台灣近年喊轉型正義喊得兇,但馮光遠提到,很多領域中無法達到外界期望,在於太多利益關係人身在其中,「你要動他們,有時候就是動到自己人。」 國際間的轉型正義先例中,東西德合併後頒布《史塔西檔案》法,開放民眾查閱過去共產政府所收集的相關資料,德國做第二次轉型正義時,則將過去服務於共產黨的公務員免職。 馮光遠認為台灣屢說要借鏡德國,但要效法德國轉型正義經驗必須有很大的魄力,再者,西德體系做轉型正義者不是過去利益集團的一員,才能單刀直入、翻轉整個結構面,但台灣的狀況並非如此。 以普悠瑪號事件後台鐵受到外界咎責為例,即便政府改朝換代卻絲毫拿陳舊的體制沒轍,「政府拿體系內的人沒辦法,反而需要重用他們,因為只有他們對運作的既定規則比較了解。」是人造成了結構性的問題,卻又不能將其更換,因為人一抽換,體系就會坍塌。 馮光遠提到,南韓、西班牙等國都曾經歷威權時期,這幾年來都找到了自己的一套方式,台灣也有很多學者鑽研轉型正義,無奈意見都不被外界看見,反而轉型正義一詞被有心人士當作牟取政治利益的工具,那才是台灣最該注意的現象。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