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26 20:06:13瀏覽569|回應1|推薦5 | |
中秋節回家,聽一位長輩述說了一件事: 這位長輩家中種有桑樹,每年桑椹產期,老夫婦倆總是不辭辛勞採桑、洗桑、煮桑,然後一罐罐的分裝好,打電話叫兒子媳婦回來拿。 今年媳婦回台北以後寄了二千元的「冰糖錢」回來。老人家打電話到台北,委婉客氣的說:「如果你要寄錢,無妨多寄一些給我們花用。如果不寄,也沒關係的,我們也不會向你要。」沒想到媳婦竟然說:「你和你兒子錢不清不楚、糾纏不清的,我才不要這樣。人家我和我父母錢財之往來可都是清清楚楚的。」 這位媳婦據我所知,父母也是南部人,民國50年代就來到台北,父親在鐵路局上班,因懂得置產買房子,所以算「有點錢」。老來靠房租收入生活挺不錯,幾個子女也一人分配一間公寓。 依我看來,這位媳婦的兄弟姊妹得自父母的多、給予父母的少,又怎說算得清呢? 想起小時候看過的一篇故事,有個孩子覺得父母積欠了好多他做家事該給而未給的錢,於是寫了一張紙條給父母,詳列了諸如洗碗10元、掃地10元、倒垃圾5元、、、、等家事工錢。他父母給了他錢,並回了一張紙條,上寫:半夜泡牛奶免費、帶你看醫生免費、接送上下學免費、、、、、等。 兒子看了以後,大感慚愧。 這位兒子是否看到了別人對子女的充分付出,就怨懟起了鄉下的父母,抱怨他們無能,讓他必需很辛苦的去奮鬥。一人一款命,怪你生錯家庭吧。當你在抱怨父母時,你又何嘗想起自己,50幾歲的人了,對你70幾歲的父母你又曾付出了什麼? 後記:兒子上台北讀書,我敢讓兒子去他家拜訪,和他家多相處嗎?我怕啊! 中秋假期,回嘉義娘家看父母,再往高雄探視要考試而無法回家的兒子,直到半夜才回到家。先生說得好:「看父母是報恩,看兒子是希望。」人生不就是這樣嗎,當了父母的子女,也當了兒女的父母,做該做的,如此而已。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