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事發的十九分鐘讀後感
2009/06/19 14:38:48瀏覽823|回應0|推薦10
日前剛剛讀完了"事發的十九分鐘"這本小說。

每個人都說我毀了他們的人生,可是當我的人生被毀的時候好像沒有人關心。

「希特勒的母親是個可怕的人嗎?」一個心碎母親最絕望的疑問。

誰都希望自己的小孩進哈佛,任何一對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小孩完美無瑕,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小孩有天拿槍在校園裡對人群瘋狂掃射,更沒有人盼望只能隔著監獄圍欄含淚問小孩過得好不好,但所有不願面對的一切,都在短短的十九分鐘裡一一湧現。

斯特靈是新罕布夏州的一個平凡小鎮,從未發生過什麼大事,直到有一天,一項驚人的暴力行為粉碎了小鎮的平靜自滿,一場十九分鐘的槍擊案,改
變這個樸實小鎮所有人的人生。長年在學校飽受同學欺凌的高中生彼得,選擇在二○○七年三月六日這天讓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名字,他在校園中射殺他所遇見的所有
老師、同學,他要用自己的雙手將多年來的仇恨一次解決:十九分鐘,你可以復仇。(以上簡介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城)

書中的殺人者彼得是一個特別的孩子,因為他是有著女性溫柔而敏感特質的男生,所以讓他顯得與眾不同,在強調男孩陽剛美的同儕中,他是被嘲笑和欺負的對象,但是他的特質讓他隱忍了這一切,只為他不想給父母添麻煩,也因為他知道父母的介入只能讓他自己的處境更可悲,所以他試著在學校當隱形人,雖然很難;試著在父母面前正常;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藏入電腦的世界中,把欺負他的校學同儕一個一個變成電玩世界中打靶的目標物,也因此在某個分不清真實與虛擬的時刻,他走入真實的校園射出真實的子彈,以為可以像電玩中一樣終結多年來被欺凌的惡夢。當他被捕時,他一直認為他只是在想辦法讓自己不再被欺負而己。

對映彼得的是他的青梅竹馬喬絲,一位法官的女兒,一位功課優等的女孩。她和彼得一樣都屬於特別的人,雖然她一直保護著彼得,但是當她無意間發現自己可以融入優勢族群時,她開始喬裝自己成另外一種人,甚至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男朋友和朋友群欺負彼得也不吭一聲,因為她擔心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認同會在她某個不經意的洩露中就崩潰瓦解。然而故事的最後,一直身為槍擊事件被害者的喬絲卻坦誠她其實也開了槍,射殺了她既愛又恨的男友,那個位在優勢族群中的領導者之一,那個會帶頭欺凌弱小的霸主。

在這一切發生後,深愛彼得和喬絲的兩位母親才知道,原來他們眼中的孩子只是孩子為了迎合自己而演出來的樣子,孩子從未感受到他們愛的方式,而他們也從未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在世界。

當我在圖書室中無意翻開這本書後就不想停下來,也許是因為身為母親吧,關於孩子的話題就容易緊緊捉住我的視線。我花了一星期才讀完這本書,因為不想錯過每個細節,想了解在美國校園中這些青少年的想法,也想了解這些父母親的心裡世界。一直以來,青春期和叛逆期都不可避免的成為了父母心中的警戒區,一旦孩子進入十歲之後的成長階段彷彿所有的事情就變得難以理解與溝通。而這點也成為我一直在意的事情,因為我的寶貝也在成長,有一天我和寶貝們也會一起經歷這一段過程。我不希望在孩子最需要扶持的時候成為他最大的敵人。

有專家在演講中說,青春期的孩子其腦袋中的杏仁核區因為受到荷爾蒙的影響所以會變得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思考,簡言之就是處於非正常的理性狀態。不知道何時,我的寶貝也會和大部分的青少年一樣過著以同儕為主的世界,建構出自己新的觀念和行為法則,那不再是我們當父母所能主導和管控的世界,我想我也會像大多數父母一樣牽掛擔心著那看不見時的孩子會做什麼樣的決定,會不會受到誰的影響?也會忍不住為了孩子不聽我的意見,或是枉顧我的叮嚀而想大發雷霆。這一切都是屬於父母的正常!

但是當我想起自己多愁的青春期,和父母溝通困難的那些年,一直覺得父母是不懂我的心情,那樣的孤獨感至今想來卻仍十分真切。雖然現在的我身為孩子的娘,開始懂得父母當初的心情,只是因為想要保護孩子,只是因為預見可能的挫折,所以在孩子還來不及嘗試時就忙著阻止而忘了告訴孩子理由,也沒有聆聽孩子的想法。我清清楚楚記得自己那時心中的吶喊是:我不害怕跌倒,我想試,但是請給我勇氣,告訴我您會一直在身後守著我,即使我傷痕纍纍也會因為有您的愛而勇敢的站起來。或許因著這樣的記憶,我試著提醒自己給孩子多一點空間表達自己,給孩子多一點自由為自己思考,更提醒著自己試著讓孩子能放心相信自己,也讓孩子明白我們會一直守候著他們。

朋友一直問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想法是什麼?
我想我會努力提醒自己每天至少可以有十九分鐘是完完全全在聆聽我的孩子的心聲吧!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t009661&aid=3057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