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水平思考的技術:為什麼他想到的,我想不到?
2011/02/19 00:06:11瀏覽161|回應0|推薦0

為什麼他想到的,我卻想破頭也想不到?問題可能出在,我們都太專注於邏輯,忽略了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

 

過去,我們之所以不重視水平思考,多半是出於一種「後見之明的邏輯」──所有有價值的點子,在事後來看總是合乎邏輯(否則我們也無重看出其價值了)。邏輯思考沒有告訴我們,那些事後看來合理的假設,最初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思考兩階段:水平發想+垂直驗證

 

關於人類的思考方式,狄波諾將之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稱為「知覺篩選」perceptual choice),亦即在腦中將資訊分門別類,把感知到的事物互相結合,產生各種概念與想法;然後再進入第二階段,運用邏輯有效地處理,驗證想法的正確性與可能性一旦我們決定採取何種方式看事情(例如,選定了關注領域、切入點與思考元素),邏輯就可以派上用場,但無論如何,邏輯本身不能決定我們看事情的方式。

 

因此,水平思考不是邏輯思考的替代品,而是互補品。

 

狄波諾在《創意有方》(Lateral Thinking forManagement)中解釋:「在第一階段有效率地應用水平思考產生點子,能讓事情在第二階段變得容易,水平思考不但不會減損垂直思考(即邏輯思考)的效益,還會擴大它的用處,就好像槍瞄得愈準,就愈容易打中靶心。」

 

狄波諾提醒,「(然而)大部分的思考錯誤都是認知錯誤,而不是邏輯錯誤。」資訊科學中有句名言:「Garbage in, garbageout.」意思是,我們輸入電腦的問題與數據(第一階段思考),決定了電腦輸出的資訊是否有效、有意義。優越的「處理」無法彌補「知覺」(perception:看待事物的方式)的不足。

 

商業世界,最需要水平思考

 

根據《嚴肅創意》,狄波諾將水平思考定義為「一套用來改變觀念與認知,並且系統性地產生新想法的技術,」目標在於讓我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重組概念和衍生各種選擇,探究各種可能與方法,而非只追求同一種方式。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思考的技術》中寫到,「大多數人在面對問題時,並沒有認真思考,而是單純地把『一時的想法』稱為解決對策,好像都不知道為了解決問題該怎麼想、該用什麼方法想。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資深副總裁內田和成在《假說思考法》中提到,「能比別人早一步看出問題所在,或是迅速提出解決方案,不在於分析能力或資訊蒐集等技術層面,而在思考模式的差異。」

 

內田說的思考模式,就是BCG的「假說思考」法:在蒐集資料、著手分析之前,先不斷思考問題的全貌,提出暫時性的結論(即假說),再逐步驗證。這正是一種兩階段思考的形式,先運用水平思考的技巧,迅速找出各種可能性,提出更精準的假說,直搗問題核心,之後再著手提出解決方案。

 

知名顧問勝間和代也在《培養商業腦的7種組織力》中寫到,「有效率地蒐集有限的資訊,巧妙地進行組合,在一定時間內導出與後續行動相關連的解答,這就是商業思考的基本。」在她提出的7種商業思考力中,水平思考便是其中之一。

 

在商業世界裡,環境瞬息萬變。自滿是會致命的!所以我們必須盡可能地蒐集訊息、運用創造力來解讀訊息、做出判斷,而「水平思考(產生新想法)+邏輯驗證」,永遠是最有利的思考工具。

 

思考力和聰明才智無關,是有技巧、可練習的

 

值得慶幸的是,水平思考是一種系統性的技巧,「可以學習、演練和利用,就像學會數學或邏輯技巧一樣,」狄波諾在《應用水平思考法》(LateralThinking)中說明,水平思考和創造力息息相關,不過創造力是對結果的描述水平思考則是對過程的描述;對於結果我們只能崇拜,但對於過程,我們可以學習。而聰明才智也並不影響創意的能力,就像汽車的馬力再強,沒有優異的駕駛技術也是枉然。

 

每天三分鐘,持續運用水平思考的技巧,讓它成為一種態度與習慣,就能讓我們成為點子永不匱乏的思考者。

 

水平思考的用途:

想出各種可能的行動方案,並選出最適當的方案。

催生新產品、新(行銷)概念、新組織(概念)。

簡化那些逐漸變得很麻煩的想法(運用分割法)。

每隔一段時間,重新評估一些原本很適當的做法,例如降低成本、提出改善時。

提出假設、解決問題。

蒐集資訊。尤其是需要產生不同的角度和看法時。

用不同方法看數據資料,從中獲得最大量的洞見。

創意地回應別人提出的計畫、政策、想法。

預防尖銳的意見不合或兩極化,以及僵硬概念的產生。

斟酌各種決策的可能結果。

 

資料來源:整理自《應用水平思考法》,桂冠出版;《創意有方》,天下文化出版;《嚴肅創意》,長河出版;《在「沒有問題」裡找問題》,臉譜出版。(經理人雜誌更新日期:2011-01-29 記者:整理‧撰文‧編輯 / 劉揚銘)

 

ESI相關課程內容請見http://esi.iproducts.com.tw/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si1314&aid=490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