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共所知障業
2007/02/07 12:52:18瀏覽232|回應0|推薦4
學術殿堂的修行也是一種修行,其共業程度與上師弟子間一樣。而非大家想的「修行」(禪修、止觀、瑜珈…),所以若可以還是進學校學一下佛法,因為自太虛大師推廣佛學院之後,佛教人才也大部分出自佛學院(藏密亦相同;堪布)。

目前的認知是因為加上學術的學習(研究方法),才發現身口意密的修行在學校更重要,佛法老師最好就是以身教示現,所以每個老師出現都是佛因緣法,師生共業:所以必須互相承擔,印度自古法就有些法不可公開說(密傳)就在避免造成共業轉。

「壇城」的意思有實體也有理,心密自成壇城!若准提弟子修密法卻一直找壇城,那也枉然。惟事理都合才可以算及格,所以許多跡象看來,要看自己懂多少分享多少,「不妄語、不偷竊」(戒律)才守得下來。

網路社群就是因為缺乏實體才會犯戒律,若大家都能認識密法的十四根本墮,那想必會多些敲鍵盤的細心。

至於上師的住持網站,本就是傳衍佛法的條件,就算是禪宗的禪法也是要語言文字才心證,所以網路裡若心念障心眼,那敲下鍵盤就需要上師觀察了!

光慈師兄一直自己用功,每個人都有因緣,但能否看清楚「清淨業」也是業力,所以唯識裡的「轉依」(轉識為智的作用)必須多參修,若是外緣最好是增上。故才提醒我們自己「共所知障」需懺悔,因為未證什麼……

文字裡其實是單純想勸修「密」,多懺悔哩!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polestar&aid=72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