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區【軟】實力
2009/05/26 14:50:38瀏覽379|回應0|推薦4

目前全球都面臨氣候(自然)、經濟(人為)的問題;再加上新流感的疫情,生活中變成緊張狀態。

這些生活張力,在資訊流動性這樣高的社會,想去忽略都難!

若我們可以回歸到「社區生活」

社區內能動的人手,大家在過端午節時一起作防疫措施(大掃除、消毒),可以促進社區生活中的樂趣,而不只有划龍舟、包粽子。

台北都會區

社區的感情已然消失,須小朋友從學校維繫的同學家長關係做起,也從日常生活知識交換做起。

里長因為要民選,變成政治力的角力場,不再是搏感情的里長伯、嬸,社區的維繫真的薄弱。

還有一種維繫的路徑,社區的廟宇、廟會,但這種生活方式年輕人不太領情,侷限在相信的一些人身上。

所以

社區中的生活實力,已然毫無特色或者忙於上、下班。

而企業主也不想以「社區永續經營」方式經營團隊,一心講求工作成效,讓沒實力的人淪落到連生活都有問題。

什麼是社區的【軟】實力:感情+知識應用

因為每個人為了掙一口飯吃,想辦法在自己所能賺錢的領域發揮,忽略了生活上的感情與知識,可能連原生家庭都得放棄經營。

大家若能因應時代變動,近鄰一定比遠親來得有用,但缺乏互相相照應的機制,寧可在網路上搏虛擬,不喜歡見面三分情。

發現

社區軟實力就是「知識型社區」,心智模式一定要改變、要能每一天都更好、要能聚落式學習、要清楚描繪社區願景、要能善用網路知識

生活中的力量

來自於每一個人的行動力,通常我們忽略到「陪伴」、「參與」,所以社區中的生活文化逐漸尚失,亟待努力的就是【中小學校的社區中心化】。

讓成人的知識可以反哺年輕人,而不是靠一群專門教知識的老師,而是靠生活知識的實踐,讓孩子認識社區生活的常識,學會生活在自己參與的文化中。

若能實現

應該就是「教育體系」與「社區體系」大融合吧!讓走在路上的每一位成年人都是孩子生活上的老師。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polestar&aid=2984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