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漫遊開拓史時代的城市--札幌
2011/07/24 23:56:52瀏覽1851|回應2|推薦130

在狐狸廟(稻荷神社)許願之後為什麼不能拍手?!

北海道的狐狸故事和我們所知的其實很接近:有個年輕人入山砍柴,遇見一隻狐狸被樹枝刺傷了腳,年輕人非但沒有取狐狸的性命,還帶回家治療,等狐狸痊癒之後,就將其放歸山林。

有一年夏天,年輕人入山砍柴時,在森林中遇見一位姑娘坐在石頭上哭泣,年輕人問她怎麼回事?原來姑娘的家人都被洪水沖散了,她找不到路回家,也沒吃的,於是年輕人請她到家裡小住,他願意到附近鄉村幫忙詢問姑娘家人的下落。

一連幾星期過去了,完全問不到任何音訊,期間,姑娘每天幫忙煮菜燒飯,洗衣打掃,兩人慢慢培養出感情,姑娘幫忙年輕人在村子裡租塊地種植一種山裡的蔬菜,每天早上摘菜到市集裡賣,村民沒吃過這種菜,接受度不高,經過姑娘耐心教授煮法,並且沾一種特製醬料,她們的蔬菜逐漸受到歡迎,並且擴充到鄰近幾個村莊。年輕夫妻的農田逐漸擴充,經濟大為改善。

當時,村裡有個好吃懶做的人,與年輕人年紀相當,非常忌妒他的財富和有個漂亮的妻子。某天夜裡,那懶惰青年爬上屋頂想偷窺年輕人致富的秘密,無意間虧見那個美麗的妻子正在洗澡,令人驚訝的是她竟然有條毛茸茸的尾巴。

懶惰青年趕緊奔到村長家報告這個消息,消息逐漸傳開,許多思想封建的村民認為那女人會帶來厄運,因此一致要求女人離開。年輕人的妻子認為她已經報恩了,也該是離開的時候,於是跟所有村民說,她離開後,仍舊會保佑所有村民,出外經商的會賺大錢,村子也將躲避洪災。

女人的諾言一一實現,村民覺得很後悔,開始四處去找尋她,幾年過去了一無所獲,於是在村頭蓋了一間小廟,裡面雕刻一只美麗的狐狸,狐狸報恩的故事逐漸在北海道傳誦。狐狸廟稱為稻荷神社,因為當初的村子主要以種稻子為主,而狐狸的名字叫荷花。

一般日本人到廟裡拜拜祈福,對神明說出願望之後,都會拍掌幾下,希望神明聽到自己的祈願。但在稻荷神社祈願之後,是不能拍手的,因為拍手的聲音像是槍聲,會嚇走膽小的狐狸,你許的願望也就無法實現了。

下圖:狸小路五丁目 本陣狸大明神社

日本人之間也極為不同

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生活習慣相異,造成了各地區不同的人格特性。以幾個大城市為例,東京面積廣大,有1100萬人口,有58條電車線,來往城市之間常需要靠雙腳行走,鞋子耗損極大,因此東京人在鞋子上花費甚大。京都是個古都,充滿文化氣息,對於穿著等外在樣貌很注重,因此京都人大部分的錢都花在衣著上了。而大阪城的人因為這裡舉辦過博覽會,吸引世界各地的文化前來展示,尤其吃的方面更是受到大阪人的重視,享受各式美食成為風尚,因此大阪的人大都花錢在吃的上面。

東京的生活費驚人,一般人不敢隨意請客,因為隨便請吃一頓飯可能一個月的薪水就沒了,所以東京人一起吃飯講究的是AA制,各付各的。九州的人則非常熱情好客,往往搶著付帳。而名古屋的人則別人還沒說要請客,就搶著說"謝謝請客",一般認為名古屋的比較會貪小便宜。

日本第五大都市--札幌

在蝦夷人的時代,札幌這地區是一大片森林,到處是熊與狐狸。1869年(明治2年)日本將蝦夷地改稱北海道,設置開拓史負責對北海道的開發,並開始建設札幌。

札幌市位於石狩平原西南部,札幌名字的起源來是自於當時北海道原住民阿依努族的語言,經過和化之後,以日文的札幌二字呈現。另外也有其它說法,例如札幌名稱來自於愛奴語,意思是"乾燥的開闊地",但另一愛奴語卻是"大片濕地的地方",兩者意義完全相反。

札幌自明治2年任職判官的島義勇開始規畫城區,就以現代化的城市設計理念建設札幌,以現在大通公園為核心,設計成棋盤式的街道。如今,札幌是日本城市人口超過百萬當中,位居最北方的一個都會。而日本是個島國,大部分的都市都臨海,札幌則是內陸城市當中人口最多的一個。

札幌除了幾個知名的地標以外,最著名的特產有雪印牛奶糖,味噌拉麵,清酒,SAPORO啤酒和白色戀人餅乾。

時計台,北海道廳舊紅磚廳舍,大通公園

札幌市鐘樓原名叫札幌市時計台,屬於木造兩層樓建築,而鐘塔約五層樓高,是札幌著名地標之一,也是少數保存至今的美式建築。時計台可看作是日本於19世紀引進西方教育和北海道開墾時期的象徵。

時計台周圍高樓林立,交通擁擠,許多遊客實際看到時計台之後感到非常失望。被列為"日本三大失望名勝"之一。另兩處是沖繩縣那霸市守禮門和高知縣高知市的播磨屋橋。

北海道廳舊紅磚廳舍竣工於1888年(明治21年),是過去北海道治理機關"北海道廳"的辦公場所,是一座紅磚建造的巴洛克風格的歐式建築,稱為舊道廳或是北海道廳舊廳舍,也可直接稱為"紅磚"。現在做為北海道立文書館和北海道歷史畫廊。

大通公園位於札幌市中心,寬65米,長為1.5公里。札幌市以棋盤式為布局,就是以大通公園為中心而規劃。

1869年(明治2年)北海道的開拓史島義勇將札幌市分成南北兩部分,北部是官方用地和市政廳,官邸等,南部是平民區域,南北兩地之間以寬闊的道路相隔,不過當時的道路位置與現今的大通公園不太一樣。

島義勇之後接手建設北海道的是岩村通俊,他於1871年設置分別官民二地的"火防線",這才是現在大通公園的前身。

大通公園被視為札幌市民的綠洲,因每年2月在此舉辦雪祭而聞名於世。公園中的札幌電視塔147.2公尺,遊客可以登上離地90公尺的展望台觀賞札幌市全景。

下圖: 時計台

下圖:大通公園裡的札幌電視塔

下圖:北海道廳舊紅磚廳舍

下圖:札幌早餐,生食魚卵。

下圖:薯條兄弟,非常好吃,必買。

下圖:北海道最知名的餅乾,好吃,但過度包裝,也挺貴的。

下圖:導遊送每人一條新卷鮭,鹽醃製。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plus1997&aid=5455779

 回應文章

the dreamer gir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記憶
2011/07/25 12:20
我在2006年和2008年也去過札幌
看到一幕幕熟悉的場景
印象特別的深刻

the dreamer girl~~ 最新作品:


菲律賓 -塔比拉蘭(Tagbilaran)


鄧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問安
2011/07/25 09:18

敬愛的馬爺

對不起

特來跟您問安請益

願您吉祥如意

        旅途愉快

PS:懇請您將樓下那篇回應刪除

因為在複製時出了點狀況

請您健量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