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16 10:53:15瀏覽336|回應0|推薦3 | |
考據導師一詞,最早緣於佛經, 見於《百喻經‧殺商主祀天喻》︰ 「入大海之法,要須導師,然後可去。」其原文如下︰ 《百喻經(一四)殺商主祀天喻》 不過, 佛教界中有種種的『名師』,然而,名師不一定有資格稱為導師,因為,名師≠明師,何以故?〝名氣〞是有為世間的產品,積累容易,如何齊等於〝修行證量〞?所以 《佛報恩經‧對治品》︰「夫大導師者,導以正路,示涅槃經,使得無為,常得安樂。」 這樣看來,導師的原意和定義應該是︰有這樣一個人,他能夠指引眾生斷除三界苦習,開發本具佛性,得至涅槃菩提,到達無為之境~成佛。這樣才配稱為導師。 可是,二千五百年前的釋迦佛應身已經入滅了,又有誰能夠來擔任這樣的大任呢? 幸好,在華嚴會上,世尊又留了伏筆︰ 《華嚴經》︰「一切菩薩為大導師,引諸眾生,入佛法門。」 所以,導師=菩薩。菩薩共有五十二階位,要能擔任大導師的菩薩 ,絕非等閒之輩。 既然是菩薩,就絕對不是阿羅漢,因為阿羅漢不是菩薩,所以阿羅漢不懂菩薩的法,正因為不懂,阿羅漢才會被佛世尊在法華會上斥責為『焦芽敗種』;不過,菩薩卻同時有阿羅漢的證量與功德。 既然是菩薩,那可是大乘法中的專業,就絕對不是宗教市場上一卡車又一卡車的『法王、上師、仁波切』之流 。 那麼,大菩薩在哪裡? 在此,就為諸位有緣供養下面一段小文,即可窺知一二。 「佛教中的名相,有一定的實際意涵,就如同不同領域中的專用術語一般,皆有其一定的定義,不可以混淆,即使是稱號的名相亦然。但是世間行業中皆強調自我行銷,往往使用超乎實際的職銜,以獲取他人的重視;或者過度推崇他人,以獲取好感,這是世間法中無可厚非的演變。然而,如此的世間俗情也逐漸帶入佛教中,而令佛法中的名相意涵混淆不清,例如「法王」、「活佛」等等,皆是別教修行之究竟位──佛果之稱謂,如今卻成為世間外道凡夫,不知佛法內涵之種種誇示混稱,猶如魚目混充真珠。本文將針對佛教中「導師」之稱號略為界定其真實意涵。 唯佛菩薩為眾生導師 世間法中有種種導師,例如,國中國小學校班級中設有導師,所謂:「傳道、授業、解惑也」,開啟童蒙,培養學生優良品德,學習課業,解答人生及學業種種疑惑,令學童未來能夠在社會上安身立命,造福社會國家。導遊於正路者,古時亦稱導師,對於某一境地曾經遊歷,可以安全帶領遊人,輕鬆直捷親歷勝境,不入於歧路,不於途中發生困頓、入於險境。因此,導師能為學人或者旅人帶來利益,提昇人格品德,增廣知識能力,不入歧途、不陷險境,故獲得學人與旅人尊稱為「導師」。 佛教中之「導師」稱號雖與世間相同,卻是有其特別的定義與意義,學佛人應該知道而不應將之混淆而用。佛教中的導師即是指諸佛菩薩,不是聲聞緣覺等二乘人中之有學位或無學位能夠稱為導師,至於附佛外道之修行人或者一般的凡夫俗子,更是沒有資格稱為導師。《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 若佛菩薩不出現世間,眾生無導師。 諸佛菩薩是世間六道眾生之導師,若是諸佛菩薩不出現於世間時,世間的一切眾生便無成佛的導師,即使聲聞種姓及緣覺種姓二乘人出現於世間,皆不能成為世間眾生之導師。略述其原因有六:一、菩薩法道廣大深邃,二乘法道狹小淺薄;二、菩薩得沙門果亦得佛果,二乘唯得沙門果不得佛果;三、菩薩得如實智,二乘不得如實智;四、菩薩有大方便力,二乘人無大方便力;五、菩薩利益一切有情,二乘人無法利益一切有情;六、菩薩住持佛教於世間,世世不入無餘涅槃,但二乘人捨壽必入無餘涅槃,不能永遠住持佛教於世間…」(全文請見http://books.enlighten.org.tw 電子報第35期─「導師」之真實義) |
|
( 知識學習|語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