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韓國訪古行 - 1992 冬與夏
2009/03/01 08:56:10瀏覽293|回應0|推薦5

因為不知要去那, 又不想跟別人一起, 又不想花太多錢.  就買了到韓國的機票, 1個人上路.

 

佛國寺為新羅時期的寺廟,位於慶州吐含山腳下,據傳在新羅景德王10年(751年)由金大成修建。

佛國寺是新羅人把想像中的佛國,理想的西方世界搬到地上的產物,把根據"法華經"的釋加牟尼的娑婆世界和根據"無量壽經"的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及根據"華嚴經"的毗盧遮那佛的蓮華藏世界加以形象化。

佛國寺的建築格局分為兩大區,一區以大雄殿為中心,有青雲橋、白雲 橋、紫霞門、梵影樓、自警樓、多寶塔、釋迦塔、無說殿等,一區以極樂殿為中心,有七寶橋、蓮華橋、安陽門等。

其中、釋迦塔和多寶塔堪稱佛國寺追求的思想和藝術的精華。這兩個塔象徵征多寶如來佛和釋迦牟尼佛常住此地,充分說明新羅人把佛教理念現實化的努力。

在吐含山東邊有佛國寺附屬庵石窟庵,據傳石窟庵 和佛國寺一樣由金大成所建。修建時叫石佛寺,是在世界宗教藝術史上最卓越的文化遺產之一。

尤其石窟庵本尊佛像達到了宗教藝術的最高峰。本尊佛安坐於石窟深處,美麗的蓮花頭冠顯示著本尊佛的無上榮光,古樸而莊重的整體形象更表現本尊佛神聖造化。

除本尊佛外,在石窟石壁還刻有11面觀音菩薩、大梵天、帝釋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十大弟子、四天王等群像,炫耀著超凡的雕刻藝術。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佛國寺和石窟庵視為東北亞佛教藝術的傑作,並評為該地區宗教建築和佛教信仰形象化方面的特殊事例,於1995年12月登記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慶州史跡區(Kyongju Historic Areas),體現新羅千年(西元前517年-西元935年)古都慶州歷史文化的佛教遺址和王都遺址都保存完好,無論從遺址的密集程度還是多樣性方面來看,都比已被指定為世界遺產的日本京都、奈良的歷史遺址更為出色。

被指定為世界遺產的慶州史跡區保留豐富的遺產,可一目了然地瞭解新羅的歷史和文化。慶州史跡區還按其性質共分為5個區,即佛教美術的寶庫南山區、千年王朝的宮廷遺址月城區、新羅王陵等的古墓群所在地大陵苑區、新羅佛教的精華皇龍寺區、王都防守設施的核心山城區等,共有52個指定文物屬於世界遺產地區。

慶州南山堪稱露天博物館,這裏有新羅建國傳說中的羅井、新羅王朝滅亡的象徵鮑石亭,還有彌勒谷石佛座像、拜裏石佛立像、七佛岩磨崖石佛等許多佛教遺產。

月城地區有曾是新羅王宮的月城、新羅金氏王朝的始祖金閼智出生地雞林、新羅統一時期築造的臨海戰地,還有東方最古老的天文設施瞻星台。

大陵苑地區有新羅王、王妃、貴族等身份高貴階層的墳墓,按區分別稱為皇南裏古墳群、路東裏古墳群、路西裏古墳群等。在挖掘、調查古墳的過程中出土了象徵新羅文化精髓的金冠、千馬圖、玻璃杯、各種土器等反映當時生活狀況的貴重的遺物。

皇龍寺地區有皇龍寺和芬皇寺。皇龍寺因蒙古的侵入而被消失,但挖掘之後,可以想像出大寺院當時雄偉的規模。另外,4萬多件出土遺物,已成為研究新羅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山城地區有約於西元四百年前修築的明活山城,並且新羅的築城術傳到了日本。

 
這是聯合國文教組織選定的文化古蹟


 


 


 


 


 


 


 


 

慶州青年旅館
 


 

而漢城本身也充滿了可愛的古蹟, 在步行範圍內, 看你想順時鐘或逆時鐘一圈都行.   景福宮, 祕苑. 都十分有趣.

景福宮香遠亭, 池水凍結, 香氣凍結, 連遊客都很少, 我等了很久, 才找到人幫我拍了這張照片.

回來後, 只有一點點照片, 但朋友被這卷照片吸引了, 所以又在夏天, 組了一團自助去.

 


 

又到景福宮一次, 在香遠亭前留影

 


 


 

街頭櫥窗 - 韓服吔


 

祕苑, 一般團不去, 因為有人數限制, 一定要聽導覽, 有時段限制, 我們還要等英語的時段, 不然其他韓語(國語), 日語, 那聽得懂. 門票也比景福宮貴多了. 


 


 


 

 



 



搭漢江渡輪遊漢江, 也是很悠閒的選擇

等船, 坐在那很酷吧

搭船, 擺個和菩薩坐像一樣的姿勢

 

他們的地鐡也很有趣, 不斷地搭著地鐡, 到各地趴趴走.
 

汝矣島的廣場在當時就已十分fashion, 騎單車的, 溜冰的一堆.


 

 

百濟遺址聞名的曆史文化古都公州, 國立扶餘博物館去參觀自百濟遺址中出土的1萬多件物品。在扶餘您也可以乘船一遊百濟滅亡時,女性們為了不讓敵軍抓走,紛紛投身的落花岩



 

 

 

 


 


 


 


 


 


 


 


 


 


 


 


 


那時, 可買黑白底片, 去洗彩色. 效果很好玩.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ilialee2004&aid=269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