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乙瑛碑 - 我第1本自己挑 由大陸帶回的碑帖
2008/12/11 22:42:15瀏覽169|回應0|推薦2
清人王澍在《虛舟題跋》中說︰『隸法以漢為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在爭奇斗艷的漢代隸書碑刻中,《乙瑛碑》以其雍容、典雅、超逸、虛和的藝術風格被歷來師法者所稱頌。清翁方綱對此碑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是『漢隸最可師法者』,清孫承澤在《庚子消夏記》中稱此碑是『漢石中之最不易得者』。此雖有過譽之虞,但把《乙瑛碑》作為學習隸書最理想的範本之一,是毋庸置疑的。

《乙瑛碑》,全稱《漢魯相乙瑛奏置孔廟百石卒史碑》,又稱《百石卒史碑》、《孔和碑》。東漢桓帝永興元年(公元一五三年)立,碑高二百六十厘米、寬一百二十八厘米,隸書十八行,滿行四十字,無額。後有宋人張稚圭正書題字︰『後漢鐘太尉書,宋嘉祜七年張稚圭按圖題記』。此碑現存山東曲阜孔廟內,與《史晨碑》、《禮器碑》合稱廟堂三巨制。碑中內容主要記載司徒吳雄、司空趙戒以前魯相乙瑛之言,上書請于孔廟置百石卒史一人,執掌禮器廟祀之事,桓帝準可,碑中刻有奏請設置百石卒史的公牘和對乙瑛的贊辭。因遴選的百石卒史為孔和,所以此碑又稱《孔和碑》。

漢代立碑,特別是東漢,對碑石的質地、制作、書刻都相當講究。碑石要有專人采集,打磨平光後加以雕飾,並請賃書寫手藝高超的書家、刻工寫刻。《乙瑛碑》石質細潤,石面平整光潔,歷千年而不剝蝕,刊刻工致,字口光潤,筆畫的起訖提按清晰可辨,充分表現了書寫的原貌,如睹墨跡。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milialee2004&aid=246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