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01 23:22:51瀏覽389|回應1|推薦24 | |
今天接獲大學好友寄來的一本書,這本書是他的博士論文改寫的學術著作,書名是<台灣.現代國家的興起>。翻閱老友苦讀二十餘年的結晶,心中喜憂摻雜,喜的是,分享到好友孤獨研究的成果,憂的是,自己是否無所成材一事無成。 老友之所以把自己苦研撰寫的書寄給我,無非是因我們曾對台灣的現實政治及相關問題有過零散但卻熱切的討論,我曾關切過他的論文創作過程,知道他選擇的是一條寂寞的學術研究路途,起心動念從未考慮過這樣的抉擇能否討人歡喜。 這位好友與我大學同窗四年,他是以第一志願進入政治系,我卻是誤填志願卡而與他同班就讀。我們都是戒嚴時代的學子,當時禁錮的政治,使談論政治問題免不了忌諱,但畢竟年少輕狂,我們當年的談辯似乎比同儕奔放無忌許多。 這位好友最難得的是,始終如一地鍾情於學術鑽研,卻又對現實政治及人生抱持熱心的關懷。他大學畢業後不斷深造,從政治學研究所碩士班到社會學研究所博士班一路挺進,比起我學術進取不成又實務成就不高,展示了少有的堅毅品格。 <台灣.現代國家的興起>雖然以歷史社會學做為分析框架,縱論1930年至1950年台灣形構現代國家的歷程,但其中卻深藏了好友對當前台灣國家認同分歧的現實關懷。從書中理論參照到歷史取材,都特顯他不苟同當今學術主流的孤詣。 他不認為,討論台灣做為一個現代國家,可以忽略1949年以前「中華民國」及日本殖民統治所舖建的歷史條件,他想,提供一個歷史的廣角鏡,讓我們重新審視台灣國家建構的虛實,擺脫當今非藍即綠單面浮淺的政治思維。 在國家認同問題上,我與這位老友不同的是,我比較少關注歷史的過程,而比較在乎現實的結構,我認為,就台灣及國際現實,「統一是現實,獨立是理想。」把台灣創造成為一個能匯聚東西文明的理想國家,曾經是我年輕時的夢想。 我現在雖然還未放棄這樣的理想,但台灣的現實處境卻不斷催促我們去思考實踐,如何在促統的國際環境下維持最有利於台灣人民的獨立生存空間,在這樣的前提下,「邦聯」可能是在片面統獨之外的較佳抉擇,但這又談何容易!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