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昔日存稿:錯亂的年代
2007/08/17 17:16:43瀏覽282|回應0|推薦10

       這是一篇三年前與楊暉聊天說地的紀實存稿    

 

「台灣給人的總體印象就是錯亂」。一年前與從上海來台的大陸藝術家「八海」楊暉有緣相會,在夜深人靜的永康街83PUB裡,他不斷以錯亂兩字形容台灣。當時我三杯紅酒下肚不以為然,如今大選亂局卻令我訝然無言。

 

我對楊暉的藝術成就所知不多。只知道他年過四十,在上海郊區邊緣的農村長大,小時候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衝擊,六四天安門事件時參與過上海學 運,來台灣六年,從事劇戲、繪畫創作,迎娶法國老婆,蝸居台北縣深坑。

 

不過,楊暉的談吐令人印象深刻。他所談的台灣的錯亂,包括台灣的餐廳錯把俄國革命作家的<鋼鐵怎樣煉成>名言崁擺為牆飾,也驚訝台灣大眾對法國大文豪雨果幾近無知,不解雨果的人道主義精神正是社會主義的源頭。

 

說話時眼球精明滾動的楊暉,談起毛澤東語帶推祟,說起江澤民則語帶眨意,可是他的談論大多不是依個人好惡輕率褒貶,而是從歷史文化的角度評判。他理解的「錯亂」是一種文化菁英對異域文化的困惑,不足做為定論。

 

不過,如果把他的話移置來談台灣總統大選的政局變化,那我不得不承認,台灣政治正陷入錯亂的危機。

 

我不愛凱撒,也不信阿扁。但如果有人質疑,阿扁中彈是假? 那就該要求檢調深入調查真相,而非提出沒有法律根據的驗傷要求,侵犯憲法保障的人身自由。如果質疑大選作票,就該要求驗票,而非踢毀法院門窗設施。

 

選舉輸贏差距那麼小,有人服、有人不服,可以說是理所當然。可是,如果因為不服就要挾眾威脅,逾越法律界線,那肯定陷入錯亂。原本有理有據的訴求,也可能變成強詞奪理。這並非民主、法治社會的常態。

 

在台灣,群眾集會抗爭表達不滿是合法、合情、合理的,但如果連仲裁社會紛亂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也不被信任時,那只有脫法革命一途。如果真要革命,那就要付出流血、動盪的代價,想發起革命的人有必要想清楚。

 

台灣是一個互信脆弱的社會,也深受工商業文化濡染極深,執政者、知識菁英與大眾媒體莫不祟尚功利,追逐各式各樣利益匯成洪流。可是,追逐利益尚不致為害過深,一味強奪統治權力則可能禍延子孫,為政者能不自省?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裡記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種熙熙攘攘皆為利的境況,在經濟上是可喜的,但在政治操作上就堪慮了。畢竟,政治名器不屬一人之私,而須公眾及制度託付才能確立。

 

政治如果陷入上下交征利奪權的情境,那就是非禮、不義、無情、亂理,而這就是台灣的錯亂,而且錯亂到難以辨識。

 

道理很簡單,人人都知道,民主時代的權力競逐者必須匯聚民意、訴諸政策,與對手一較高下,而非援引或依靠其他不當的力量搧起動亂,否則選舉只會帶來愈來愈深的仇恨,而不再能扮演檢驗政策及政客優劣的客觀程序。

 

我們又公認,大眾媒體是社會是非的守望者,進一步可為民喉舌,退一步可止謠闢邪,但如今的台灣電視媒體卻只為收視率的商業利益,在總統大選開票過程中大玩「灌票」把戲,讓許多選民錯估選情,讓抱持不同政治立場的人,情緒交錯起伏,以致亢奮到不能接受選舉結果的地步。

 

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原本應以追求真相為職志的大眾媒體,卻經常各選政治立場謀求私利,像昔日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那樣,自許永遠與執政者站在一起,甘願放棄監督當權者的社會期許,不肯為弱者仗義,只求一己利益。

 

台灣的知識菁英也大多不敢直言批判,針砭是非。面對社會動亂只能旁觀看戲,無法中肯發言,只會在選舉過程中各就立場評析選情,卻在發生重大爭議時與主流媒體一樣龜縮,任由暴亂延燒,無法扮演「社會良知」的角色。

 

這似乎是一個不講是非、仁義的時代,有人為了一、兩人的利害得失而擾亂秩序,更有人只求選舉勝出,而動不動標榜自己有情有義。這種是非顛倒、假仁假義的表態,可以迷惑人心於一時,卻肯定無助於撥亂反正。

 

近來台灣紛亂,我所理解的錯亂,與楊暉所感知的台灣錯亂,顯然並不相同。他著眼歷史文化,我則看重社會人心。只是,此心同此理同的是,在一個文化土壤貧脊的地方,只求利害,欠缺法治,勢必很難跳脫錯亂的格局。

 

我在這裡所提想法,終屬個人的感觸,不求他人認同,只求坦誠面對爭議。另外,我希望事隔多年之後,我與楊暉再度碰會,他的錯亂印象已經轉化,倆人談論僅止於雨果、畢卡索等其人其事,不必對混濁的政治再多所置評。

 

也或許,台灣政治的錯亂將持續下去,但我深信,在人心都想過好日子的前提下,台灣經濟仍會繼續向前,藍綠之間終會求取妥協和諧,兩岸關係的也會走向和解互惠。希望有一天,與楊暉再聚,只須把酒言歡,笑談人生。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karlyang007&aid=116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