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羡黃金罍,不羡白玉盃,從陸羽茶經談起
2009/11/15 15:49:26瀏覽1509|回應0|推薦2



DSC06033茶經上下冊.jpg

今年暑假期間,又到了碧水丹山的武夷山淘岩茶線索,突然接獲來自杭州富陽的方丈,邀約走了一趟杭州,想起最後一次到美麗的西湖,是八九年杭州茶葉博物館開幕時的事了,如今一幌眼十餘年光陰飛逝,也不禁感從中來。

到杭州難免重回茶葉博物館,只是景物已更新,和昔日草創時期,可不能同日而語,花木扶疏,高聳的大樹,又座落在出產龍井的地方,靠西湖畔,確是一處品茗的佳境,漫步在半徑中,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隨意漫步到書籍販售區,赫然發現了這本線裝本的茶經,雖在看上茶經已有多本,但沒有這款令人發思古幽情,細翻內容竟然發現這還是木柵的老茶師張迺妙所保留珍藏的,他鄉遇故知,也為能保留一本萬古流芳的古籍喝采,沒想到繞了各地茶山一大圈,竟然在此發現寶貝,大有「眾人尋它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算是給這一趟杭州行意外的驚喜!

獲得這茶經線裝本,說來也是一種緣份,今年七月原本在武夷山找尋岩茶資料,突然來自杭州的一位方丈邀約往西湖一遊,自從杭州茶葉博物館於八九年開幕前往後,已整整十年未再踏入這個迷人的城市,一時再起重遊的意念,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重遊茶葉博物館,一草一木已非昔日景象,別有一番感觸在心頭,但無意間也逛到紀念館賣書攤處,其中就發現這上下冊的茶經,如獲至寶,比以往在台灣購買的茶經書籍,更值得珍藏!或許是冥冥中老天自有安排罷!

而這本茶經是日本在相當於明朝時候的刻本(天保十五年甲辰九月補刻),可見中國茶文化的經典,連日本也奉為最高的茶茶文化經典,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本茶經,還是台灣木柵張迺妙茶師紀念館的蒐藏,繞了一大圈,更見到台灣茶人那種尊重歷史,愛惜老經典的精神,由於這位木柵鐵觀音的傳承者、老茶師張迺妙細心的蒐藏,讓後代學者、茶人更得以一窺古經典之堂奧!僅向這位可敬又可佩的老茶人致上無限的敬意。

世界第一本茶專著是唐朝隱士陸羽所著的「茶經」。其最重要意義是將為茶文化的紮根奠定了良好基礎,更是中國人得以向全世界自豪的,那就是我們的「國飲」─茶,而一部好的著作,更重要的是要留傳、傳承下來,如今張迺妙茶師也追隨先人的腳步,讓它留傳並能擴大傳播,更充分體現一代接續一代的精神,留黃金給子孫,或許可以接繼一時,但留古籍給子孫,卻更深遠,可以傳世世代代,這是一個好的典範!

陸羽茶經已不知研讀多少回,對這位隱士能在交通不便及環境並不是很好的情況下,竟能蒐求到如此廣泛的茶事,且有條不紊地羅列,難怪連韓國、日本等都逕相的翻譯、印行,從中不僅讓茶人知悉唐代等茶事,更讓茶的傳承有了一種依據,時至今日,雖茶藝、茶道甚至茶文化等多元化,且五花八門,相當熱鬧,但大多不出陸羽的茶事為基礎,萬變不離其宗。

DSC06034陸羽茶經.jpg

 

DSC06035茶經序.jpg

《茶經》大致在西元七六O 年(陸羽三十歲左右)成書,至七八O 年(德宗建中元年)正式定稿刊印問世。歷經唐、宋、元、明、清迄今,一千多年來,仍是茶人及全世界產官學界引以為茶學、茶文化的嗃矢,其影響之深遠,實是後輩無法比擬的,自是一個茶人的範本。

茶經之後,連宋徽宗都著論《大觀茶論》,想一較高低,清陸廷燦亦著《續茶經》,但第一就是第一,雖「前有古人,後有來者」,但都無法奪走陸羽世界第一茶人的美譽,故被譽為茶聖!

瞧!陸羽的六羡歌多麼有氣勢啊!

  不羡黃金罍,不羡白玉盃,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萬羡西江水,會向竟陵城下來!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e3333kimo&aid=349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