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靈力量.
2011/12/05 08:15:14瀏覽340|回應0|推薦2

"靈魂永生"第二章/我現在的環境,工作與活動.

這一章簡單仔細用"靈魂的位置"讀了兩遍.

1,賽斯他的世界是生動,活力,有趣而且更有回報,更有成就的.我想,那必定是一個十分愉快的分享世界,而且愈分享愈快樂,愈快樂就愈有成就,愈有成就就愈進步,愈進步就愈有趣...是一個善的良性循環模式.

2,對死亡的新詮釋:人類出生時因為受到"尖銳而突然的體認,所受到的驚嚇遠比死亡時所受的要大得多...".我們都忘記了出生時的感受,卻十分害怕死亡的恐懼,賽斯對死亡的解釋卻是十分輕鬆.我想,我們會對死亡恐懼,大概是來自於對感情,親人的不捨;來自於對名利物質的依戀;是來自於對身體的執著,所以產生了深層的恐懼.修行者則透過不斷修行,放下了上述的所有執著,因而也就沒有了死亡的恐懼.一旦連死亡的恐懼都沒有了,那麼普天之下也就沒有任何事情會讓修行者困擾了,因此,煩惱也就不存在了.

3,永遠是"意識"創造"形式",絕非我們一般人的認知--"外在的形式"造成"內在的感受"."心想"只要是認真相信的,經過時間蘊釀,及空間因緣際會,會"事成"在一個點上.

4,賽斯所處的世界,沒有三次元中的空間與時間的存在.賽斯的世界是--濃縮的心靈力量形成新的活動次元.以"體會經驗的強度來感受類似時間的東西".我想,這是另外一重生命意識的存在,而在多重宇宙裡,生命具有多樣的面貌與形式.

5,"心理時間"可以加快或減慢,如同我們在快樂時分,時光飛逝;在痛苦時間,渡日如年,全都是一種感受而已,但是,我們卻把"時間"當成長短固定不變的.

6,人類本就具備如同賽斯一樣的能力,但是被朦蔽住而不自知.如果人類本身願意,就可以利用"濃縮自我意識",讓它精純到能游過一個單分子的空隙,從極小的分子內的巨大空間來反觀這個碩大無朋,不斷變動的宇宙,就會發現,從目前自己本身為出發點所看見的世界,只是千千萬萬合理實相之中的一個罷了.

7,許多修行者都喜歡拿"樹"來當作比喻,我發現,賽斯也是一樣.在同一棵樹下的不同物種--細菌,鳥,昆蟲與人,因為物種背景不同,對樹的形式感知也就不同.人類無法站在細菌,鳥與昆蟲的立場來感受對樹的感知.這一段說明人類肉體上的感知是十分有限制的,但是如果能打開內在的感官,則可以以更自由自在的方式,去感受更多的體驗.

8,我認為賽斯不光是對人類寫書,他也透過其他不同的方式,在對其他次元的物種或意識作解釋,而這種解釋是出於善意,試圖令他們,我們因了解而不會繼續困惑,也就是佛教中所說的"解脫之門".

9,賽斯本身十分幽默,在某段的結束,甚至會為在場的一位小嬰兒唱一首不成調的催眠曲.^^

10,賽斯世界的永恆性和穩定性,與快樂,目的,成就與身份這四種元素的整合息息相關.這讓我聯想到--禪悅,發願,佈施與菩薩.

11,賽斯世界溝通的方式是--"熱與電磁影像",也就是心電感應(根據他的說法,人類的語言工具僅是表面上的,實質上人類在用語言溝通的同時,也在作心電感應,只是強度不一,而且自己不知道罷了).溝通強度取決於"情感"強度.我的感覺賽斯所指的是"深切的慈愛與悲心".

12,這一章雖然只有18頁,但是真要闡述起來怕會像王大媽的裹腳布,有興趣自己去看囉,簡單只是將我所看見的一部份重點分享給大家.^^

總的來說,這一章賽斯告訴我們:

萬法唯心造.

包括他們的世界亦同,唯一不同的是---我們不自知,而他們不但確知,並且可以熟悉地運用自如.^^

簡單123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sy1234576&aid=589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