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06 10:43:02瀏覽1013|回應1|推薦11 | |
喜歡Carey Mulligan這個演員,因而回頭看了她的成名之作;這部被翻作「名媛教育」的電影,入圍了當時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而Carey Mulligan更以精湛的演技入圍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女主角,讓這位英倫新星首次被好萊塢注目。
「名媛教育」原名叫作「An education」,也就是教育,以一個十六歲少女珍妮遭遇的愛情經歷,替每個愛作夢的少女上了殘忍的一課;或許,對社會案件頻仍的當代大眾來說,珍妮的遭遇可說是司空見慣,然而這部電影仍然以淡然的姿態,闡述了一個青年們會遇到的問題,那就是「我想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我想過著什麼樣的生活?相信人人都曾在學生時期認真想像過這件事。想像著自己能有一番成就,或是想像自己能夠揚名於世,以及擁有讓人敬重的地位。
十六歲的珍妮成績優異,父母也提供她很好的教養,她的人生規劃是考上牛津大學,然而在她心中也和許多少女一樣,擁有一個看來有些遙遠的夢想。她喜歡法國、喜歡法國電影、希望自己能像那些上流名媛,優雅地抽著煙,生活的話題圍繞著藝術和音樂。只不過,她不知道這些夢想需要做出多少努力才能換得,直到有一天,一個名叫大衛的男人進入她的生活,她竟然瞬間擁有了這些遙不可及的美夢。
迷人的大衛,有錢、有品味,重點是大衛愛她,也願意向珍妮分享他擁有的世界和朋友。當夢想唾手可得,珍妮突然發現,為了牛津的苦讀似乎都不重要了;那些難讀的拉丁文,還有犧牲玩樂時間換來的成績,不就是為了換來大衛能夠帶給她的一切嗎?
當夢想變得不費吹灰,那努力是否還有必要?如果把愛情當成實現自我的工具,究竟有何不可?
當珍妮決定放棄考試,一畢業便和大衛結婚時,她和老師有過一段精彩的對話。她告訴老師,如果教育最後是讓我們出社會形同「死了」,過著乏味的人生,我為何不能選擇現在的生活?可以過得很輕鬆、很自在。當然,這在許多人眼中如同是被「包養」一樣,然而卻不失為一種生活的方式。
「名媛教育」所下的結論或許很俗套,卻是相當具有警醒意味的,那就是:每個美夢的背後,必然有我們需要兌現的代價。每一種生活模式,都無法憑空而來,坐享其成的後果,便是讓代價反撲。直到大衛已婚的真相曝光後,珍妮才發現自己的「上流社會夢」,終究無法靠著一個男人的權貴賦予,而她所學到的一課,便是安於自己的身份,享受每一刻她應該得到的榮耀,其實這就足夠了。
劇情中,「名媛教育」點出了許多社會價值觀荒謬的地方,例如珍妮的父母,一開始希望珍妮能夠考上好學校,像是牛津這樣的頂尖大學,想當然爾,他們對珍妮當時在學校交往的小男友並不太支持。然而,當大衛出現,一個多金、見多識廣的男子,表態要娶珍妮為妻的時候,他們卻又對珍妮的學歷置若罔聞;他們所給的理由是:「因為妳現在已經找到有人照顧。」
當父母一提到孩子,眼中永遠都被「前程」兩字所矇蔽;如果學歷無法帶給她前程,那麼起碼男人可以。然而在電影最後,不僅是珍妮終將學著自己長大,她的父母也不得不從不切實際的夢中甦醒,人們終究只能憑著自己的雙腳往前走。
回顧整部「名媛教育」,是將青少年夢想打碎再造的過程,唯有當我們認知到生活的本質,絕非毫不費力就能搭起伊甸園,我們才能學會最寶貴的人生一課;唯有踏實每一步,我們才不會迷失在自己的美夢裡,中了虛榮的毒。
編輯◎李昀陞
-----------------------------------------------------------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