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類風濕關節炎應早就醫以及早治療
2021/07/22 07:03:26瀏覽51|回應0|推薦0

摘要:目前,我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病程1-5年、5-10年、10-15年及≥15年的致殘率分別為18.6%、43.5%、48.1%、61.3%,隨著病程的延長,殘疾及功能受限發生率升高。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終身疾病,長期的疾病困擾對于病人來說是莫大的折磨,容易使患者喪失生活信心。它不但會導致患者關節變形,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的工作生活,甚至侵害患者全身健康,嚴重的患者甚至無法生活自理。

據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朱平教授介紹,類風濕關節炎是是一種累及周圍關節為主的多系統性炎癥性自身免疫病,病因是免疫系統的紊亂。這種疾病多發于老年人,其中女性比例更高,目前發病率最高的群體是50歲上下的女性,但并不表示其他年齡段的群體沒有發病。

不能僅憑字面意思理解,類風濕關節炎并不簡單只是關節才會患的疾病,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且致殘率非常高。主要表現為慢性、對稱性、進行性多關節炎,關節滑膜的慢性炎癥、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關節軟骨、骨和肌腱等,導致關節破壞,最終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但就是這樣一種嚴重的疾病,很多市民對它不但不了解,還有很多誤解。今天,小編就為您詳解被誤解的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并不是老年病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何嵐教授表示,很多人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得類風濕關節炎,這其實是一種誤解。臨床中遇到的小患者,學齡前的孩子也有不少,甚至很多年輕人也會患類風濕關節炎。當然這需要進一步區分,有一些是幼年性風濕,也有的是特發性關節炎,但千萬不要以為這個疾病是中老年疾病。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類風濕關節炎(RA)的全球發病率為0.5%~1%,我國大陸地區發病率為0.42%,總患病人群約500萬,男女患病比率約為1∶4左右,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女性更多,尤其40~60歲女性是高發人群。朱平教授指出,臨床研究表明,風濕病與雌激素有一定的關系,四五十歲的女性剛好處于更年期,整體激素紊亂的可能性高,女性發病率較高的原因,與這一年齡階段女性內分泌改變有關。總體來說類風濕關節炎是自身免疫病中的復雜性疾病,自身免疫或者感染都可以是病因。

★發現關節腫痛一定要及時就醫

目前,我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病程1-5年、5-10年、10-15年及≥15年的致殘率分別為18.6%、43.5%、48.1%、61.3%,隨著病程的延長,殘疾及功能受限發生率升高。這樣不僅使得患者身體機能、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下降,也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我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平均癥狀出現年齡為46.15歲,而平均診斷年齡為48.68歲,很多患者致殘的原因就是就醫不及時。

作為致殘率及復發率極高的疾病,其就診率卻非常低。基層患者在就醫時難以獲得風濕科醫師的專業診治。針對此,何嵐教授提醒,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現關節莫名腫痛,一定要提高警惕,盡早找風濕免疫專科醫生就診,早診斷早治療可顯著改善預后。何嵐教授解釋道,類風濕性關節炎最明顯的早期癥狀就是對稱性的手、足小關節疼痛或者腫脹,包括腕關節的腫痛。如果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關節同時腫脹。疼痛多呈對稱性、持續性,就更要重視了。如果治療不及時2年內可出現不可逆關節骨骼破壞,這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致殘率高的原因。

★不及時治療會危害全身健康

朱平教授特別指出,類風濕關節炎除了會引起關節變形、活動受限、致殘等,由于身體本身免疫系統紊亂,還會引發其他一些疾病,嚴重威脅人體健康。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累及關節滑膜甚至后期累及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腱,還可能累及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因此患者除了有以上關節炎的表現外,還可有其他全身性表現,如發熱、疲乏無力、體重減輕、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周圍神經病變、眼病變、動脈炎等。

★切勿盲目輕信偏方

類風濕關節炎可以根治嗎?很遺憾,專家的答案是不能。但是,如果及早接受規范治療,控制得好,就能最大可能的避免關節破壞殘廢甚至內臟損害的發生。很多得了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一方面是因為全身關節的腫痛嚴重影響了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是擔心關節變形殘廢,治病心切反而容易病急亂投醫。急于求成,處尋找根治的“獨門偏方”。比如有的用高度白酒燒熱、有用生姜花椒擦拭等,都會延誤病情控制引起不良后果。相比之下,起始就正規治療,更有利于病情控制,病情控制后才有機會逐漸減少用藥,實現用最少用藥的有效治療方案控制好病情。切記不要隨意停藥,一定要在醫生的管理下,通過醫學影像學標準確定達標治療效果。 

快速連結:骨科點點讚

R74ED41585DDFG


貧血的人可以喝咖啡嗎尷尬的語音:寫給想從事語音產品的人四大方法 教你輕松遠離骨質增生切除卵巢會對女性有什麼影響
( 心情隨筆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86gzdd977398&aid=165628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