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綠能生活還很昂貴而遙遠,然而,當太陽能發電成本已然低於火力發電時,也許你該改觀。美聯國際旗下擁有能源科技公司,同時也是該領域的投資銀行,吳光照說,半導體界的摩爾定律即將走到盡頭,然而能源科技界的摩爾定律卻才剛開始。透過在大陸設廠,成本不斷快速降低,另一方面,光轉換效率則不斷提高,在全球節能減碳壓力下,綠能產業已經成為風起雲湧的新興市場,新銳業者輩出。
能源產業摩爾定律 產業前景看好
於2009年獲得德國紐倫堡發明展銅牌獎的集能國際光電正是其中之一。它的核心技術是由台灣科技大學電子所教授黃忠偉及學生所發展出來的光磚,能夠克服既有太陽光收集面積不足、而成本太高的問題,在吳光照產業兼創投業者的眼中,是不可多得的高創新性技術,很值得引進美聯國際在亞洲許多地方所建造的綠能減碳社區中。
就產業及創投者的眼光,這個目前進駐於台科大育成中心的集能光電所能積蓄的潛力有多大?整個營運計畫該如何斟酌才能在日後迸出耀眼光芒?《創新發現誌(ideas)》特別邀請美聯國際集團董事長吳光照與集能國際光電創辦人陳怡永參與對談,以下是雙方對談摘要。
《創新發現誌(ideas)》問(以下簡稱「問」):今天非常感謝吳董事長在百忙之中抽空與新創事業集能國際光電對談,美聯國際集團下轄投資銀行與能源科技公司,在能源領域經驗十分豐富,希望董事長以創投家及企業家的眼光,給與新創事業具體的建議,我們先請集能國際光電創辦人陳怡永先介紹一下公司成立背景及市場展望。
集能國際光電創辦人陳怡永(以下簡稱「陳」):台灣照明設備用電量占總用電量的35%,排名第二,而且這些人工照明的發熱量也比自然光還高。在節能環保的潮流趨勢下,我們研發出能夠大面積收集自然光的光磚,以直角稜鏡的光學結構去採光,能夠將光壓縮後進行傳送,因此首先很自然地就想到可傳送到室內去做照明。也因為能夠將光壓縮,所以也可以與太陽能板的儲能做結合。
跟現有日本及德國集光技術相比,他們都是單點式照明,集光面積有限,而且單價成本高,以日商Jato而言,單價就要台幣2、30萬元,而我們的光磚單價不到3萬元,並且可以像磚塊一樣地一塊一塊鋪成一整大片,進行大面積的太陽光收集。
我們將市場瞄準在室內照明,尤其是工廠照明,占了台灣照明市場的將近1/5。目前已經將上游的供應鏈整合起來,並透過營建商、建築師事務所及工程顧問公司接觸目標市場。今年有花博台灣未來館會採用來布建光與植物的展示空間,此外南部的長興化工廠也確定會導入。
模組化+國際化 是致勝關鍵
問:針對集能光電的技術原創性及市場是否成熟這兩部分,請教吳董事長的看法?
美聯國際董事長吳光照(以下簡稱「吳」):公司技術原創性非常高。因為原創性高,所以利潤也高。但是,不要只局限在工廠照明等的一小塊市場,它的應用潛力是很大的,應該要跟綠能、節能產業結合在一起,會大放異彩!對創投而言,投資一家公司,營收也要夠大才行,跟綠能減碳產業結合,銷量才會衝得快。
現在全球都有減碳的壓力,零碳社區、住宅市場是很大的,像美聯國際在日本伊豆半島建立的節能減碳社區,約有2萬人口,而近期也計畫在大陸的北京、上海、廣州及重慶這4個東西南北城市各設一個大型的節能減碳社區,各約是1萬戶住宅、3萬5,000個居民的規模,所以像你們的集光板就可以整合到我們的系統中,這量就很大。當然,成本降低、光效率的提升是產品發展的關鍵。
問:集能國際光電的營收模式是否要做調整?您的建議為何?
吳:要跟綠能減碳產業結合,擴大市場領域,所以在上游端,我會建議往模組化產品方向發展,而不是單單一塊集光板而已。將集光板與其他產品整合成一個模組化產品,讓相關應用領域只要安裝上去就可以使用,這樣不僅方便衝量,單價也才會高,利潤也就高。譬如可以與太陽能板結合運用,在向陽面使用太陽能板,背光面就使用集光板,這樣的集能模組就可以運用在住宅區,這市場是非常大的。只是你們還需要提出集能的效率數據,才能說服市場。
陳:我們慢慢也在做一些模組化的東西,並努力希望能提出明確的效能數據。
吳:另外,以新創公司的規模來說,要透過接觸營建商、工程顧問公司來銷售,這個接觸範圍太大了。台灣有1萬家營造商,大陸可能有20萬家,你如何一家一家去接觸?更何況,管理成本會很高,小公司負擔不起。應該要透過通路商,像建材通路商及系統整合商,才能發展得更快。
陳:對,您說的沒錯,我們也覺得要接觸的客戶真的很多……我們會改從建材通路商及系統整合商下手。
問:吳董事長提到可以進攻住宅市場,但光是一個太陽能板就不便宜了,再加上集光板,單價就更高,這個市場好拓展嗎?,
吳:現在太陽能每瓦價格大約為1~1.3歐元,如果是以每瓦電力的價格來看,那的確不利,也沒利潤。所以要有行銷策略,以綠建築的新建材角度來切入,將它視為建築光電一體化的新建材,要從每平方米來計價,這樣才能打進住宅市場。現在公部門採購都規定要有15%是綠建材,在節能減碳的全球共識下,許多住宅也都要朝著綠建築方向發展,所以這個市場是很大的。
重新定位 綠建築上的嶄新建材
我剛剛提到,營收的量要夠,才能吸引投資人的眼光,但是像你們的財務計畫預估5年只做到2億5,000萬元,這太少了,事實上如果與綠能減碳產業結合,營收絕對遠超過於此,並且能發展成中大型規模的公司。所以你們要發展出各種應用市場的模組化產品,並且走出國際,提升營業規模,我想很多投資機構都會想投資。但是在提案之前,財務計畫要再做調整,成功機會就很大。
問:以集能國際光電這種小型的新創公司而言,要如何走到國際市場?
吳:包括透過商展、外貿局駐外商務組、國際上研討會等都是管道。事實上,在能源科技這塊領域,只要做出特色,別人自然會來找你。美聯國際在亞洲所布建的這些綠能減碳社區,都是在做出實績後,別人跑過來詢問的。但是在此之前,也要有系統整合的經驗,才能走出去。
陳:(點頭)我們之前在德國紐倫堡獲獎後,就有不少德國廠商詢問,想知道產品目前的成熟度如何,他們也考慮未來可以代理進來應用在德國或歐洲其他建置地區。我們今年開始有花博、長興化工這些建置案,就是希望開始能有系統整合經驗,慢慢建立起標準作業流程。此外,我們今年也會去申請經濟部計畫,以公部門計畫去養R&D部門,ㄧ方面也可減輕財務負擔。
吳:在能源科技領域,已經開始有許多大廠要跳進來做,包括台積電、聯電、友達、新奇美甚至鴻海,都要跳進來做,我預估能源本來還有10年的發展空間。在這個領域,未來也是大者恆大的趨勢,但是只要是有核心利基的廠商,譬如集能光電,要規劃好發展策略,還是能保有自己的生存空間,不用擔心被購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