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媒聚焦中國空間站中文界面:該輪到中文上場了
2021/06/24 11:48:51瀏覽106|回應0|推薦0

 6月17日,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3名航天員將在軌駐留3個月。而中國自主研發的空間站麒麟操作系統和中文操作界面近幾日持續引發中國香港和台灣地區媒體的關注。

麒麟操作系統

中文操作界面

澎湃新聞記者註意到,台灣島內媒體中時新聞網6月23日凌晨刊文《天宮啟動新興太空語言外國航天員加緊學中文》。

文章寫道:“全世界所有的天文與太空科學愛好者,對於各種太空科學影片中的受訪者使用英文與俄文受訪已相當習慣。不過自從中國啟用了空間站之後,國際空間站也可能在數年之後退役,有關太空科學的國際媒體與網絡論壇正在議論紛紛,許多國家的航天員除了原先的英文與俄文之外,早已開始加碼學習中文,否則上了中國空間站會連操作界面與作業手冊都看不懂,也不見得能跟中國航天員溝通。這些有關全球航天員學中文的現象,讓許多大陸與海外華人忍不住感到自豪與驕傲。”

台媒在文章中寫道:不論是電視或網絡的科學與探索頻道,過去主要都以英文為主,受訪者如果是俄羅斯人,則會使用俄語。最近太空科學網絡與論壇已開始討論,中國空間站啟用後,“操作手冊與使用接口使用的是中文嗎?”甚至有人主張,方便未來可能登上中國空間站的外國航天員,可以考慮中英文並列。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上了中國空間站跟上了中國船舶一樣,使用中文是必然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歐盟一些航天員早就開始學中文。歐洲太空總署官員說,有幾位已經學了3年中文,為的就是將來搭乘中國載人飛船登上中國空間站。另有一名意大利的女航天員克莉斯多佛瑞蒂(Samantha Christoforetti)則是大學時期就開始學中文,她有可能成為首位登上中國空間站的外國航天員。

文章回顧了美國和蘇聯在太空中的合作往事:“從美蘇在太空中握手之後,兩國的太空機構與航天員交流頻繁,雙方都努力學習對方語言。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航天員表示,在訓練當中最頭痛的是學習俄文,甚至比失去方向感或失去重力造成暈眩嘔吐還要痛苦。而為了要學好英文與俄文,美俄兩國會安排航天員到對方的太空部門居住與學習,同時加強語言訓練。”

“今年美國SpaceX火箭完成國際空間站補給任務,聯盟號預備退出國際空間站運載任務,但是各國航天員又有新的難題了。國際空間站因老化與經費問題,大約會在2028年至2030年之間除役,屆時可能只有中國空間站在軌道上工作,而且中國也歡迎其他國家參與中國空間站的運作與研究工作,目前已知會有17個國家的航天員陸續登上中國的天宮空間站。”文章分析。

現在,中國人說:“該輪到中文上場了”。必利吉,日本藤素,汗馬糖.「汗馬糖」馬來西亞進口30顆悍馬糖Hamer candy補充精力延時助勃 必利勁 印度壯陽藥 春藥

文章認為:“未來各國航天員將在中國的火箭發射場與天宮空間站上與中國航天員互動,顯然中文會是主要語言,英語有可能會做為輔助語言。還沒有學習中文的外國航天員,恐怕就得加把勁了,因為環境險惡的太空中,指令傳達與理解錯誤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結果。至於有關太空領域的科學研究,也將會有愈來愈多的論文以中文發表。按此情勢發展,中文即將成為新興的國際太空語言,只要謹慎經營,中國成為太空強國也是指日可待。”

另一方面,香港媒體注意到了空間站的“中國大腦”——中國自主研發的麒麟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整個信息系統的核心,而正如麒麟研發團隊成員所說:“對於國產操作系統來說,任何一段操作系統代碼,都是我們可以掌握的。”

6月23日,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發布《從火星到月球:中國航天任務背後的計算機系統》一文介紹說,無論是中國的火星車、空間站還是帶回月球樣品的月球探測器,它們背後都有一個鮮少有人知曉的系統。麒麟操作系統的核心部分被視為國家機密,而它在中國航天工程中的應用剛剛得到了官方證實。

上週日,央視《新聞直播間》節目指出,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的靈魂,而我國自主研發的麒麟操作系統已經在“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中國空間站、北斗工程、金融、能源、交通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為國家重大項目貢獻了“中國大腦”。

( 在地生活台灣離島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1b76ada&aid=16421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