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02 16:11:33瀏覽3290|回應0|推薦4 | |
@寄給賈伯斯的電子郵件 從未想過寫信給你,大概你也無法想像。我們幾乎是毫不相干的兩個人。何況你死了,我更沒有理由打擾你。不過,你雖死猶生。每隔一段時日,電視就有蘋果的新聞。我不懂那些新聞究竟代表什麼,但也似乎可以感染某種騷動的情緒。現在,站在台上發表產品的人換了,你卻彷彿不曾離開。每一次,他們總是將你從死後的世界召喚回來。 我尚未讀過你的傳記。不過,出於好奇,我利用網路查閱了一些資料。你的一生當然是精采的,而且影響深遠。在我找到的網站中,有不少是關於你的佳句名言。網路裡的資料龐大雜亂,真真假假,又像《失樂園》裡的撒旦,經常變形,然而這些名言佳句反覆出現,應該是真的。這些簡潔的句子顯然不能表達你所有的想法,但既然它們是你說過的,多少應該能夠替你發聲。 這是其中之一:「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的原因嗎?」的確,智慧型手機出現之後,人類的生活已經徹底改變了。對於我們這一輩的人,這個時代充滿不可思議。我在通車途中,在火車或汽車上,總是看到低頭與智慧型手機周旋的人。他們如此專注、沉默、自然,對於這種機器,以及身處的高科技文明,似乎完全沒有疑慮。 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我發現,只要彼此無話可說,便會各自與自己的網站或遊戲交談,一方面避免尷尬,另一方面,我想,也是一種宣示:「我不孤單,我和世界連線。」如此推測,彼等在使用智慧型手機時的自然神態,也不能算是非常自然了。其次,他們其實懼怕孤單。 廣告總將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描述成英俊、美麗、年輕、多金,種種其實和手機無關的暗示,大概也快要演化為集體記憶了。那些拿著手機,正在接打或凝望的人,也許都有某種錯覺吧:我就是廣告中的主角,屬於特定階級。此一暗示具有催眠效果,使其沉浸在淺薄的樂觀裡。 不僅是在火車或汽車中。現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只要有人,就有點撥手機的人。他們的面貌非常類似,難以分辨,至少對我而言。年輕女子大都化著濃厚的妝,誇張的睫毛上下起落,像呆板的洋娃娃;年輕男子也很重視打扮,尤其頭髮方面、服裝方面、配件方面。有時,我設法回想,吾輩當年也是這樣注重外表的嗎?也許是吧。或者,因為上網容易,影像當道,連帶也使人們更加崇拜表相?修圖軟體顯然不虞匱乏,影像終將與現實完全脫鉤?無論如何,關於裝扮一事,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懂得更多。拜網路之賜,他們的資訊異常豐富和迅速。 你提到改變。可是,改變一定正確嗎?好的事物不是應該努力維持,避免改變嗎?你只提改變,不提是非,似乎有些怠惰。分辨對錯原本就很困難,你索性閃過這兩個字。可是,你談論改變的語氣如此堅定,令人覺得拒絕改變就是錯的。這就不太對了。 不久前,我到東部出差。在駛向花蓮的太魯閣號火車上,我遭遇了幾位結伴出遊的大學生。他們上車之後,先是喧鬧了一陣子,隨後都埋首於自己的智慧型手機,像虔誠默禱的教徒。窗外原是好山好水,那些年輕人卻寧可注視虛擬的網路世界。暫且不論網路內部的狀況,它讓人們與大自然──那些雲、草木、波浪、石頭──分離,這就足夠令人疑懼了。 下車時,那些年輕人依然捧著手機。我與其中兩人的目光短暫交會。一時之間,我以為看到層層疊疊的網頁,不斷高速地變換,無聲的、有聲的,在室內、在戶外,冷硬的螢幕無限供應網路語言,而那種語言建構他們的思想。 你另有一句名言:「我願意用我所有的科技,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一個下午。」既然提到蘇格拉底,我先節錄一段柏拉圖的對話錄: 在某個美麗的夏日,蘇格拉底和友人費卓斯優閒地躺臥在河邊,聆聽著清朗的泉聲與林間的蟬鳴。此時,費卓斯想到一段神話故事:北風神波瑞亞斯愛上了美麗的歐里西雅,於是趁她在河岸戲水時,颳起一陣風,將她擄走。後來歐里西雅為北風神生了兩個兒子。想到這裡,費卓斯問蘇格拉底:「您相信這故事是真的嗎?」蘇格拉底回答:「如果我想追上潮流,我大可隨著那些自認有科學頭腦的人說,我不相信這種事。我甚至可從科學的角度去詮釋它……然而我不羨慕那些自命聰明的人的解釋。與其勉強神話故事去遷就科學,不如反身自問:我是否比神話人物更複雜、更驕傲,或者更單純、更溫柔? 你真的願意交換嗎,賈伯斯先生?或者只是一種姿態?然而,我比較好奇的是:如果蘇格拉底知道你這麼說,他又會如何回應呢?
(自由副刊2013-4-17)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