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理和-建築與詩
2011/11/19 20:43:05瀏覽302|回應0|推薦0


 




在建商急速開發下,台中市7期重劃區新市政中心的大樓一棟棟拔地而起,明年上半年將有12棟完工,並陸續有大樓案推出,眼看可能的飽和點出現,理和建設轉移陣地到7期西側的潮洋公園附近推出「建築與詩」,這是西側的第一棟大樓,因此視野特別開闊。

理和建設業務經理劉正三指出,「建築與詩」是用2的別墅土地,以容積率集中使用的方式,改為地上12樓、地下2樓的大樓建築,因此建蔽率僅有38%,空地比高達62%,在鄰近都是別墅情況下,「建築與詩」的視野特別開闊,大片的空地,讓「建築與詩」的建築退縮6米 ,形成環繞建築物的一條百米綠帶,隔著大片落地玻璃,從綠帶可看見社區內露天的鏡面水景及游泳池上方的牆面水瀑,這種外景內拉、內景外伸的設計,不只讓「建築與詩」社區水景分享給路人欣賞,更讓走在社區廊道的住戶也能欣賞到外面綠意。

除了結合游池、水景的回家廊道外,「建築與詩」還有圖書室、健身房、兒童遊戲區及視聽室等公設,是景觀休閒兼具的住宅

劉正三指出,「建築與詩」基地828坪 ,僅蓋67戶,住家更單純。透過增加建築凹凸面的設計手法,「建築與詩」也達到空間全採光的功能。不只戶戶3面採光,主臥室衛浴及客用衛浴、廚房、餐廳、樓梯間都有採光。最特別的是,「建築與詩」有一個景觀玄關,從大門一進入玄關,迎接你的是一個可栽花植草或做水景的露台,讓你一回家就心曠神怡。

廚房的設計,採中島式的開放型廚房,讓熟食、生食分開檯面處理,L型的流理台更增加收納空間。

在格局上,除了一般標準樓層,「建築與詩」還有7戶樓中樓的設計,這7戶各有10坪 的露台花園,既有大樓隱秘安全性,又有別墅庭園。

劉正三指出,「建築與詩」在7期重劃區的西側,附近就有潮洋公園及國中小預定地,而潮洋溪兩岸的綠意風光,也盡納眼底。從基地到中山高或經由中彰快速道到高鐵烏日站或中科園區都非常方便,到黎明商圈、新光百貨、老虎電影城,都在400公尺 之內,生活機能便利。

從早期參與「理想國」的社區營造開始,設計師蘇靜麒延續在建築養成期間,對於建築的思索,也藉著在台中的在地耕耘,不斷從實務操作中探尋建築的理想境地。他表示,從童年在眷村的生活經驗中,儘管當年生活物質較為匱乏,但空間與自然環境的連結,那種四季、晝夜流轉更迭的時間變化,所牽動週遭環境、空間的光影變化與感受,卻始終烙印在內心深處。
  此案「建築與詩」公設,則是他針對基地作過諸多研究之後,冀望公設這個與社區緊密連結的區域,能夠創造一種如童年那種貼近自然的生活氛圍,包括一個宜人的尺度、細膩的去操作空間之於室內外所對應的真實感受。環繞整個設計重心的中庭水池,界於二座樓宇之間,在樟樹林後,以透空的牆框讓水庭外露於週遭環境之間,讓週鄰可共享。同時,以生態池的概念,創造一個微型的水景生態(有綠藻、浮游、魚構成一個生態鏈平衡),讓四季變化可以刻鑿於空間的視覺裡。

  如他對事務所下的註解,不斷嘗試於「存在」空間的體驗與呈現的發展中,反射自童年記憶中隱然回盪的空間映象。
  他強調,由環境而觸發的使用行為或空間體驗是構成空間詩意的重要過程。因此如何在空間中,藉由創造的不同角度、光影來引導人們的潛在情緒,這是空間設計應該重視的主要議題。若以此角度來觀看此案,每個設計節點無不在製造一種嶄新的「漫遊經驗」。

  整體公設平面分為六個室內與室外的區塊,以多層次與互相借景的空間佈置,透過玻璃盒般的長廊,彼此互為襯景,利用日夜不同的光源控制,製造空間的視覺趣味。中庭水池為整個社區的核心舞台,藉由不易跨越的水域,社區與週鄰保持一個若有似無的「空氣圍牆」。夜間,刻意降低光源的水庭,僅保留細水流動的聲音,讓水庭呈現一塊黑域,穿動發光的穿廊退在黑域之後,形成保護與家的微光意象。

  各個空間之中,依據使用需求安置完整的空間軟體,創造真實的空間經驗。如圖書室裡,可借閱的各類書籍及提供簡單茶飲等軟體。視聽室則可依使用者群聚狀況而設計可自由組合、移動簡便的沙發,搭配人性化界面的自動設備控。所有材料,包括自戶外延伸自室內的積層石材牆面、室內地面的石材細紋、玻璃牆框、雨遮板塊、攝影輸出飾牆等均以長向線形比例,製造一致的織理,讓空間具有隱藏的完整性體驗。一如所有藝術所欲探索的主題:時間以及存在,他也冀望透過真實設計操作,追尋一種人性的建築空間,企圖給予人們的生存處境提供一個可能的解答。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unhill925&aid=585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