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齡社會人口增加的問題:
科技越來越發達,人類生命隨之增壽,再加上生育率降低,世界各國已面臨高齡族群的醫療保險、社會救濟還有生養供需問題。以台灣統計數字來說:
2002年,有200萬高齡人口;
2007年,有231萬高齡人口;
2050年,預估每五人之中,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就占一人。
2150年,預估每三人之中,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就占一人。
由於經濟不景氣影響,貧窮老人面對高風險的機率正在急速增加中;因此去年十月一日,實施國民年金保險,用以籌措資金的目的,不言而喻。其實老人問題不只是老人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問題;又社會到底能發揮多少功能運作?例如:經濟的問題、教育的問題、心理的問題、休閒的問題、社會的問題、福利的問題、醫療的問題、照護的問題、安養的問題、政策的問題…等等。在這個區塊,政策明顯不足,或可說老人問題比弱勢團體更乏善可陳。
二.高齡老人安養問題:
如果你問:「老人家您最需要什麼?」答案很簡單:「尊重、關懷、貽享天年」。有位網友,以休業方式在家專職照顧父母,他認為這是給父母親最直接的尊重與關懷,有享樂在兒孫承歡膝下的滿足。不過收入沒了!還有幼小必須生活、上學……等各種壓力;身為人子,必須克盡孝道,畢竟父母養育我們長大,所付出的心血無數,恩重如山,又怎能棄養而不顧呢?咳!真是蠟燭兩頭燒。還面對一個問題:礙於實務經驗不足,自行照料難免產生許多的無力感,況且老人疾病不勝枚舉:中風、坐骨神經痛、心臟病、癌症、白內障、假牙、糖尿病、老人失智、腎臟病、退化性關節炎以及高血壓、骨質疏鬆症……等等。如果送交老人安養院,姑且不論人情事務的費用,光是每月每人一萬五千元支出,長期下來,確是一筆驚人費用。社會對老人問題視而不見,或者說是避不敢見。政府責無旁貸,應痛定思痛,因為照顧老人不是政府想不想要的事情,而是一定須要解決的課題。
三.自行規劃老年生活:
人生的風光舞台,在曲終人散時仍須下台,無論退休或是歇息,體力與容顏終
將衰老。赤裸裸的說:今日社會邊緣的老人,預示明日你我的老年角色;今日叱吒風雲的壯年,必須未雨綢繆著老年的宿命。但有一個重點,社會如何看待老人與老人如何看待自己是息息相關事。
當社會角落平添你這位被寂寞啃噬的老人;
當疾病、歧視、疏離感嚴重剝奪你的生存意志時;
才恍然大悟-「船到橋頭自然直是錯誤」;
才百般後悔-「時到時擔當,無米就煮甘藷湯」。那句台語是錯的!所以如何防老?如何儲蓄?益顯重要。我感動於證嚴上人的呼籲:「社會各界要共同關懷老人,將老人的生活鄰居化、親人化、族群化、現代化」。但呼籲歸呼籲,期盼社會幫助,遠不如自己付諸行動來得實際。
四.暮年再教育平台:
我曾隨團參訪日本殘疾人設施與老人安養問題,日本人對於老人家:
1.日、夜間照顧。
2.到宅服務[包括送餐、沐浴、醫療諮詢] 。
3.家庭訪視。
4.獨居老人福利服務。
5.提供老人綜合住宅。
6.建立老人醫院、醫療費用補助…等不遺餘力,所以日本是世界上,老人最長壽的國家。
他們鼓勵老年人:
[1]在社會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透過參與群體活動,包括工作、老人就業,享受快樂生活的同時,更有效改善健康、身心、生計。所以愈來愈多的老人熱切的想要去工作,隨著老人數目的增多,年輕人口的減少,老年人力資源愈顯重要。
[2]老人自我提昇精神生活,有關益智性、教育性、欣賞性、運動性質活動,透過腦力激盪、手腳靈活運動,心智自然年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