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22 15:55:50瀏覽104|回應0|推薦0 | |
屏東小村長 搞出台最大太陽能區 羊乳達人 撰文者康育萍 商業周刊 第1353期瀏覽數:13572013-10-28 在縣府推動「養水種電」計畫下,林邊、佳冬在災後找到新生機,而這幕後推手,卻是一位只有國小畢業的村長蔡玉心。 蔡玉心 (攝影者.賴建宏) 行經屏東平原,一塊塊排列整齊、如鏡子般反射南台灣耀眼陽光的太陽能板,和一旁綠油油的田地相比,格外引人注意。 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重創屏東林邊、佳冬,這片有「黑珍珠之鄉」美譽的土地,頓時形同汪洋。之後,為了復育國土,屏東縣政府推動「養水種電」計畫,農民把土地租給業者,在魚塭、蓮霧園上架設太陽能板,靠「賣電」維持生計,減緩超抽地下水造成的地層下陷問題。 現在,這裡是全台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區,占地四十三公頃,每日平均發電量達三.八小時,夏天接近六小時,可提供鄰近地區約七千戶家庭用電;去年,連IBM都點名說讚,成為台灣唯一獲選為全球「智慧城市大挑戰」(Smarter cities challenge)的代表,揚名國際。 點亮災區,讓太陽能在旱地扎根的,不是大人物,而是屏東縣縣長曹啟鴻口中的「心ㄟ」,一位年逾六十、只有國小畢業的村長,蔡玉心。 烈日下,身高約一百六十公分的蔡玉心,腳穿球鞋,頭戴運動帽,在快兩層樓高的太陽能板上爬上爬下,看起來就像一般農民。已擔任村長十五年的他,如何讓太陽能走入農村? 「我是比較『憨慢』,傻傻的去做,不會想太多。」蔡玉心笑說。 一場風災促地方轉型 他成三方窗口,居中協調 莫拉克風災後,二○一○年初,縣府提出養水種電計畫,曹啟鴻便找來幾位地方人士商談,蔡玉心正是其中之一,他的任務就是回到地方,說服地主加入,這看似容易,但對靠土地生財的農民來說,要他們交出地契,放棄農、漁保身分,把土地租給太陽能業者二十年,「這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林仔邊自然文史保育協會代表吳武達說。 尤其,當縣府大送利多,地方的質疑聲浪就更大。過去,一整年耕作,才換來蓮霧三個月收成,平均每分地賺三萬多元;現在,靠太陽就有飯吃,一分地每月租金保障四千元,以當地農民平均擁有二.五分地計算,若再兼工、清理太陽能板,一個月收入二萬五千元。沒想到,這樣的好康,卻被說成是詐騙集團。 向陽太陽能/免費到府規劃評估 責任施工安全有保障 |
|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