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報導,全球金融海嘯重創杜拜的金融與房地產兩大支柱產業,經濟榮景急轉直下,企業裁員聲浪此起彼落,當地成千上萬的外國人失去工作,許多人還因為無法還債,紛紛落荒而逃。
34歲的蘇菲去年從法國搬到杜拜,從事廣告工作。對「杜拜學」信心滿滿的她買下一間公寓,分15年期貸款30萬美元。現在,丟掉飯碗的蘇菲假如繳不出房貸,依法會被當局關進監獄。許多有類似遭遇的外籍人士因怕入獄而連夜逃離。
杜拜居民有九成是外國人,這波大逃亡潮雖缺乏確切數字,但當地媒體報導有逾3,000輛汽車棄置在杜拜國際機場,許多車內有透支的信用卡,擋風玻璃上貼著道歉字條。
為了遏止恐慌,杜拜當局祭出媒體管制。提議中的法案可對任何「損害杜拜經濟或信譽」的媒體罰款,金額最高可達100萬迪拉姆(27萬美元)。
當地媒體上月報導,杜拜每天撤銷1,500張工作簽證。杜拜勞工部發言人哈美德表示,他不承認也不否認這項數字,許多人則指出實際數字遠高於此。當局的隱匿態度讓恐慌加劇,豐銀行駐杜拜的經濟學家威廉斯說:「目前大家都相信最壞的一面,而有限的資訊更難以遏止謠言。」
以往不可一世的杜拜當局已吞下自尊,低頭表示願接受其他公國紓困,但最有錢的阿布達比目前只願援助自己的銀行。一年前出版《杜拜:脆弱的成就》的大衛森(Christopher Davidson)說,阿布達比為何坐視鄰邦聲譽崩解,很有可能是在為阿聯的中央集權鋪路。
不久前,杜拜看來還是金融海嘯的避風港,受到中東的石油財富屏障。但是杜拜與阿布達比或卡達不同,缺乏自有的石油資源,靠高額舉債發展金融、房地產與觀光業,在金融危機中首當其衝。
鎮許多外籍人士談起杜拜像是在談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謠言滿天飛,聞名的朱美拉棕櫚人工島(Palm Jumeira)謠傳正在下沈,在島上旅館打開水龍頭,只有蟑螂蜂擁而出。
房市崩盤則不是謠言,過去六年來飛漲的杜拜房地產價格直落,許多地段在兩三個月內暴跌30%或更多。穆迪信評公司最近宣布把六家杜拜重要的國有企業列入負向觀察。太多二手豪華車遭到拋售,車商表示許多車的要價只剩兩個月前的六成。
【2009-02-17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