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02 21:55:38瀏覽706|回應0|推薦0 | |
這是個不朽的傳奇,一匹緣格不完美的馬匹,克服體態上的缺陷,藉由旺盛的意志力與不可多得的夥伴,成為賽馬界的巨星。失意的騎師Red Pollard、喪子的富商Charles Howard、沉默孤單的調教師Tom Smith、一再被轉賣的馬Seabiscuit,四顆寂寞的心在歷經滄桑後,找到可以彼此依靠的港灣。 作者Laura Hillenbrand是位經驗豐富的馬術專刊文字編輯,喜歡馬也瞭解馬,她在2001年出版的《Seabiscuit: An American Legend 》,是Seabiscuit(1933~1947)死去55年後才完成的傳記作品。是什麼樣的故事吸引Laura在Seabiscuit死了近一甲子後才著手撰寫,繼而感動數以百計的愛馬人與非愛馬人?道理很簡單,因為Seabiscuit的成功並不是僅憑僥倖或天分,而是靠四個獨立的個體用99%的努力,以及彼此間真摯的情感與關懷共同完成的。 在經濟大蕭條的悲慘歲月,一夕之間破產的人們在紐約曼哈頓區的金融大樓頂端排隊等著跳樓,許多年輕人選擇投入軍旅,以年輕的生命加入對德、日的聖戰,而原因只是為了填飽饑餓已久的肚子。Seabiscuit的出現,振奮了沮喪低落的民心,激發眾人的生存意志,讓絕望的美利堅看見逐夢踏實的典範,體會憑藉著勇氣與堅持必能衝破困境的可能性。 「沒關係,我們一共有四條好腿」,這是喜歡看書的波拉德Red Pollard對海餅乾說的話,因為他信任馬,也讓馬對他產生信任,而這種信任是建立在Tom Smith遇到海餅乾之後的事。愛馬的Tom是位會說馬話的人,他獨具慧眼,一眼相中長期被馬主忽略以及被騎師糟蹋的海餅乾,感受到懷才不遇的海餅乾骨子裡隱含的天分和企圖心。伯樂與千里馬相知相惜的典故不是虛構的傳說,在馬術(及馬匹相關運動)的歷史中,我們一再見證因伯樂而揚名的千里馬;更甚者,一匹將被送入犬食品工廠的「罐頭馬」成功,在蘇政宏優質的騎乘下,稱霸台灣障礙超越賽數年。 如何評斷虐待、訓練、競賽之間的標準?怎麼知道「抽打這一下」是出自惡意的懲罰或善意的鞭策?卡洛伊(Bela Karolyi,1976在奧運會首位取得滿分10分的羅馬尼亞體操選手Nadia Comaneci的啟蒙教練)在投奔自由後對記者說他指導美國學生的訣竅:「美國的孩子不能用硬逼的方法,只有當他們願意為體操付出時,才會不畏艱難的全心努力」。這種剖析亦適用於馬匹的訓練調教上,一匹毫無意願的馬,會耗盡自己的體力去抗拒高壓暴虐的駕馭,甚至於導致死亡;rider不能妄想希特勒式的態度可以讓馬匹屈服,在馬術的原理原則以及馬匹的心裡,你只是一個不入流的爛rider,和飆馬族一樣是為了「自爽」而騎。 有些馬天生就是優秀的運動員,除了強烈的企圖心,更有狡黠的聰慧,馬背上的人只需給予扶助與鼓勵,就會想跳、想跑、樂在學習;Seabiscuit正是此類型的賽馬,他喜歡競爭,他更喜歡贏的感覺。在馬背上的人都知道,勝利絕非僅靠Rider的「單方」騎乘或鞭打行為可成就,必需要人、馬之間的合作與默契方能取得,向來對馬術運動「以偏蓋全」又「不用心深入了解」的動保人士知道這個道理嗎?不是所有的人都用殘暴的方式對待馬匹、不是所有的人都把馬匹貶為工具使用、不是所有的人都把馬匹看成愚蠢的牲畜;愛馬的人視他們為獨立的生命體,人類的好夥伴。 我喜歡這個故事,不是因為Seabiscuit的戰績輝煌,而是因為看見人類與馬匹能跨越物種的障礙,克服種種難關,邁向目標。只要你願意傾聽,就能夠了解馬匹想告訴你的心事;而我,希望如Laura Hillenbrand般,寫出讓懂馬及不懂馬的人感動的故事。
2007/07/24
《海餅乾─史上最偉大的賽馬傳奇》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