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10 02:03:24瀏覽529|回應0|推薦0 | ||||||||||||||||||||||||
.
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邵宗海昨天指出,從民調統計數據發現,兩岸去年簽署ECFA後,有52.6%自認為是台灣人,支持保持現狀和獨立比例也相對增加,顯示兩岸關係改善,台灣民意國族認同落差卻反而更嚴重。 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楊開煌認為,兩岸政策及民意影響兩岸關係演進,馬英九總統的三不政策已捉襟見肘,只能見招拆招,隨民意出牌,他批評這是「民粹主義的作法,而非民主」。 「海基雙十.兩岸雙贏」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昨天上午邀請楊開煌、邵宗海剖析「兩岸關係演進與台灣民意走向」,台大政治系教授兼副校長包宗和與談;總統府資政、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主持。 蘇起指出,兩岸關係20年來影響台灣人生活至深,它既是發展的機會,也威脅生存;更是中美兩國可能爆發大戰的「唯一因素」,我們有責任檢討策進。 楊開煌建議政府應區隔台海問題及台灣問題,引導民意,創新台灣價值,回歸在以中華民國憲法及以大陸政策為前提的基礎依據上,建立繼往開來的兩岸政策論述。 兩岸政策看不到方向 他在論文中指出,馬政府現行兩岸政策論述,在解釋現狀、揭示目標、實踐方法、動員口號四面向存在缺陷,讓外界看不到方向何在。 尤其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要整合黨內意見,提出十年政綱的「中國政策」,強化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論述,並提升與大陸直接交往的能量後,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應該指向台灣創新價值,以兩岸統合為指向。 邵宗海表示,2008年8月22日至24日政治大學民調顯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高達48.4%,比民進黨執政8年任一時期都來得高;認定「我是中國人」則創歷史新低4%。 根據TVBS民調中心2009年3月6日及11日的兩次民調,第1次在「不提示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前提下,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民眾高達72%,認同是中國人升至16%,不知道和拒答約13%。 邵宗海說,第2次民調提示「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選項時,選擇是台灣人為49%,是中國人為3%,不知道為5%,「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為44%。 國族認同落差加大 邵宗海強調,2009年兩岸三通等重要議題已簽署,「胡六點」也發表,可是國族認同的落差更加嚴重。他分析,雖然高達60%至70%民眾認為海基、海協兩會協商有幫助,但並沒有改變台灣民眾覺得「我是台灣人」。 包宗和與談評論說,邵宗海教授所提民調數字顯示,如果有兩種選擇,約半數民眾「不排除我是中國人」。而民眾選擇「永久維持現狀」,代表支持維持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架構,其中包括主權及於中國大陸,與大陸一刀兩斷是不一樣的。他認為,「永久維持現狀」應歸納為主張「維持現狀」,而不是主張「獨立」。總統馬英九的政策「不統、不獨、不武」就是維持現狀。 包宗和說,政策影響民意需要時間,除了安定、和平,還要有願景。他呼籲馬總統不要低估民眾的期許,只要提出感人願景,自能獲得民眾認同。 -------------------------------------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