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躲世界末日 法小村成避難地 (圖) / 法国村庄被传末日避难所 村民遭骚扰求助军队
2011/02/03 23:11:11瀏覽587|回應0|推薦0

.

布加拉什村长迪洛德站在村口,对原本宁静的山村不堪其扰表示担忧

------------------------------------

躲世界末日 法小村成避難地
編譯中心報導
January 31, 2011 02:42 PM | 8710 觀看次數 |  | 7 7 評論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紐約時報報導,法國南部科比爾山區的比加哈什村(Bugarach)原本為窮鄉僻壤,近來卻成為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信徒的聖地,許多人預定旅館房間,要在末日來臨前到這裡避難。

這個風景如畫的小村莊位於比加哈什峰山腳下,居民只有200人,但末日信徒堅信,海拔1200公尺的比加哈什峰,其實是外星人的「太空船停車場」,外星人一直躲藏在山底下,等待世界末日降臨,就會帶著一些幸運人類離去。

當地居民稱這些末日信徒為「密教徒」,村長德羅爾從網路聊天室得知,末日信徒2012年要到這個村莊避難。他說:「美國一些網站正在賣到此地來的票券,我們可不樂見大批人湧入。」他說,若有必要,他會請軍方在2012年12月待命,阻擋人潮湧入。

篤信末日預言的網站宣稱,布加哈什峰是躲避世界末日的聖地,有人甚至相信,在末日當天,他們會被一群住在山底下的外星人接走。他們所謂的末日是馬雅曆5125年周期結束的那一天。

當地旅店老闆貝納太太接到數不清的電話,都是要預訂2012年12月到隔年1月底的住房。她說:「他們要在末日的前三個星期住進來,一直住到末日之後的一周,這樣才可以看到末日過後的景象。」

當地居民不希望比加哈什村變成末日避難所,他們說,從2000年開始,就有「密教徒」到這裡定居,看上這裡的寧靜和房價便宜。他們也做起靈修生意,開旅店或提供集體治療。

在很久以前,布加哈什峰就被稱為「聖山」,地質學家說,這座山峰形成不久後就爆炸,山頂陷落到山底下,成為一些法國科幻小說家的靈感來源,例如凡爾納的小說「地心冒險」。

網路盛傳,已故法國總統密特朗曾搭直升機到山頂與外星人接觸。這座山頂雲煙嬝繞,形狀像一艘太空船。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躲世界末日 法小村成避難地
================================================

法国村庄被传末日避难所 村民遭

骚扰求助军队

2010年12月25日02:19汉网-长江日报
.

转播到腾讯微博
法国村庄被传末日避难所 村民遭骚扰求助军队

法国西南端的小山村布加拉什仅有189人口,一直过着与世无争、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料,近日却有大批神神叨叨人士蜂拥入该村,宣称这是2012年世界灭亡后地球上唯一能幸存之地。

村长被吓坏 求助军队介入

据英国媒体21日报道,小山村布加拉什之所以会成为末日论者眼里的“风水宝地”,皆因它坐落在法国考尔比山脉最高峰匹克迪布加拉什的山脚。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小村突然迎来成群结队神色兴奋的外人,他们宣称:“匹克迪布加拉什山顶就是外星人在地球的根据地。山峰中间是中空的,外星人就潜藏在其中,静候地球灭亡的那一刻再启程回到自己的星球到时候,说不定可以捎上周边的一些人类躲过大劫。”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布加拉什村村长迪洛德忧心忡忡地说,“我已经向地区政府表达了我们的担忧,有必要的话,到2012年12月,派军队过来帮忙。”

村民很崩溃 到处是怪人

“许多人跑到山上祈祷。我有一次还看见一个人赤身裸体的不知道在进行什么宗教仪式。”迪洛德对此十分无奈。不止布加拉什村,位于匹克迪布加拉什山背面的另一个村庄黎利纳斯的房价还因为有痴迷外星人研究的人士在这儿买房置地而狂涨,当地人抱怨房价被过度抬高。

22年前在大城市退休后移居布加拉什安度晚年的瓦莱丽抱怨猎奇者破坏了小村的静谧。“你现在想安安静静地散会儿步都不行。这里是个美丽的地方,但现在到处都是神神叨叨的人。”

前总统暗访?纳粹曾进驻?

据迪洛德介绍,在过去10年里,断断续续有一些人到村里来寻找外星人,因为10年前有个当地人曾宣称见过外星人,不过当事人已去世,“他说他看见了外星人,还听到山底下传来飞船的轰鸣”。

一个人的片面之词或许不足以采信,但最近网上又冒出了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乘坐直升机隐秘到访山顶的消息,还传闻远至纳粹军队,近至以色列情报机关都曾悄悄来山里挖掘过。

还有人说,匹克迪布加拉什山走红是因为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科幻名篇《第三类接触》在这里拍摄了外太空飞船降落一幕,然而实际上片里那座山是美国怀俄明州的魔鬼峰。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rrenlin123&aid=485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