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02 10:48:50瀏覽1235|回應1|推薦0 | |
2008-07-01-中時電子報轉引中央社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今天完成修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預計明天公告的名錄中,把數量稀少、棲息地遭人為干擾嚴重的「諸羅樹蛙」增列為「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屬於冰河孑遺的「山椒魚」,因全球暖化導致高山棲地縮小,生存岌岌可危,保育等級從珍貴稀有調昇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農委會明天公告修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並自8月1日起實施。 其中,台灣地區物種部分: 哺乳類:由現行14種,增為17種; 鳥類:由89種,修正為90種,其中新增16種、移出15種; 兩棲爬蟲類:由51種,修正為44種,其中新增13種,移出20種; 魚類及昆蟲等:目前仍重新評估分類作業中,名錄暫維持不變。 新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者,哺乳類: 「台灣小黃鼠狼」屬新紀錄種,且數量非常稀少; 「水鼩」則因人工化的溪流整治,破壞棲地而受嚴重威脅; 鳥類的「八哥」,雖在金門族群很大,但在台灣本島的族群,因無法與外來種八哥競爭,野外已很難發現蹤跡,顯現外來種入侵的問題。 至於早年常見棲息於低海拔濕地的「赤腹遊蛇」、「唐水蛇」、「金線蛙」等動物,由於濕地的減少,生存面臨危機,而予以列入。 「諸羅樹蛙」是否列入保育類野生動物為各界所關切,但因為數量稀少,棲息地人為干擾嚴重,經野生動物諮詢委員熱烈討論後,仍增列為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林務局表示: 在劃設保護區、禁伐天然林、停止伐木及林道管制等政策的陸續推動下,一些棲息於中、高海拔森林的野生動物,迅速恢復生機,野生動物整體族群數量持續穩定增加。如:「長尾黑雉」、「藍腹鷴」,由瀕臨絕種,調整為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臺灣獼猴」、「山羌」與「白鼻心」,由珍貴稀有,調整為其他應予保育類野生動物。 至於「翠翼鳩」、「灰山椒鳥」、「紅山椒鳥」、「白耳畫眉」、「冠羽畫眉」、「莫氏樹蛙」、「褐樹蛙」等動物,因調查資料顯示族群已趨於穩定,完全脫離滅絕威脅,而移出名錄外。 以上功效,代表國人近年對保育的付出,獲得豐碩的成效。 林務局指出: 這次〈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修正原則,由林務局邀集專家群依據「野生動物評估分類作業要點」,就野生族群分佈模式、族族量、族群趨勢、分類地位、面臨威脅(包括棲地面積消失速率、被獵捕及利用壓力)等條件併同考量評估,事先並辦理預告作業,充分廣納各界意見,及召開多次會議詳細討論後,確認最後名單。 |
|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