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項羽之十二---獨魯地不降?
2013/03/05 22:32:59瀏覽2730|回應2|推薦0

在《史記·項羽本紀》的結尾,出現了一段可謂「睜眼說瞎話」的文字:“項羽死後,楚地皆降漢,獨魯地(今山東曲阜一帶)不下”。因楚懷王曾封項羽為魯公,所以現在魯人要為其守禮義,為主死節。劉邦本來要率全國的軍隊來攻打魯地,後來感念魯人的禮義節氣,乃決定以魯公之禮厚葬項羽,劉邦親自到場,痛哭流涕,魯地乃降。

不能不佩服太史公的高明,短短幾行字,既歌頌了孔子後人無比非凡的忠義,劉邦有情有義的大度;又指出了項羽是多麼不得人心---「楚地皆降漢」;又蓋棺定論:項羽的身份定位是魯公,是楚懷王的臣子,不是什麽楚霸王,言下之意,劉邦起兵當然不是謀反作亂。

然而,這篇文字從頭到尾,可謂謊言連篇,無一語是史實。

1、齊王韓信應劉邦之約,引兵三十萬南下攻楚,魯地顯然是交通要衝,必經之地,早在固陵之戰後就應被攻陷,為何「兵聖」韓信,獨獨要繞開魯地南下?以至於江南楚地皆降,山東的這塊魯地還在為項羽而戰鬥?

2、小小的魯地,值得劉邦引全國的軍隊前去進攻嗎?

3、項羽死後,劉邦罷韓信兵權,以灌嬰為首將,渡江攻打楚地,先後在吳郡(今蘇州)、豫章(今江西)、會稽(今浙江)三郡擊破楚軍,共斬首八萬餘級,擒吳郡守,底定江東,隨後回師再戰淮北,共計平定五十二縣;

同時,臨江王(今湖北)共尉忠於項羽,不肯降漢,劉邦令盧綰、劉賈率軍往攻,久攻不下,劉邦乃令靳歙率軍助攻,終於獲勝,後共尉被殺於洛陽;

楚將陳公利幾初降漢,不久在潁川起兵反漢,劉邦親自引兵征討,五個月後,利幾兵敗被殺。

4、不妨打一個比方:宋高宗趙構曾被封康王,假設高宗在杭州被金兵所殺,岳飛此時駐守某地,宣稱不降,待金王率大軍來到後,岳飛與金人達成協議,只要金人以康王之禮禮葬趙構,岳飛乃降。對於這一幕,我輩是應讚揚岳飛忠義千秋,還是一場鬧劇呢?

尤其上述第3,見《漢書卷四十一·灌嬰靳歙傳》、《漢書高帝紀第一》,如此的抵抗,僅僅「斬首八萬餘級」一語,便可知戰事之慘烈,司馬遷為何一概視而不見,要竄改為「楚地皆降漢,唯魯地不降」呢?恐怕既有毀項揚劉的政治需要,也與司馬遷當時的主子漢武帝劉徹有關,劉徹在文化思想上極力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專制思想,嚴厲打壓春秋以來的「百家爭鳴」,為使此一愚民、奴民思想得以貫徹,需要對曲阜孔氏大加褒獎,將孔氏捧為聖人,將其神話之,因此需要「魯人守禮儀,為主死節」的美名,更需要曲阜孔氏出來認定項羽的身份為魯公,以實現統治者與孔儒一次完美的政治聯姻。

可憐傲然如司馬遷亦不得不做一次犬儒,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如此荒誕的文字;更可笑兵聖韓信竟連一個魯地也未能攻克,就南下發動垓下之戰了。漢帝國統治者的無恥、殘暴,在數頁《史記·項羽本紀》中得以盡情展現,從此,欺騙與權術,愚民與專制主宰了華夏民族的精神世界,而這本書的主人公項羽則成為最後一個具備高尚人格的中國人,其後「言必行、行必果」便在華夏大地絕跡也,「成者王侯敗者寇」,正如毛澤東所言,我輩中國人千萬不能學習項羽,否則,在中國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等待你的只有失敗,還是去追尋劉邦這位成功者的光輝足跡吧。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7361030

 回應文章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03 20:10
魯地事項與最初的封地,他分封天下的時候並沒有把魯送給其他人啊,韓信打完了齊國不打魯是因為打魯等於跟項羽開戰,不過項羽受封魯公是義帝懷王封的。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5/03 11:18
魯國在戰國時期被楚滅亡,魯地屬於楚國的範圍,打完齊國後不打楚國,當然不會打魯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