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項羽之十---欲加之罪
2013/03/04 16:44:06瀏覽1405|回應0|推薦1

有很多專家說司馬遷是項羽的崇拜者,在《史記》中對項羽有諸多溢美之詞,而對劉邦頗為不屑。

事實,是這樣嗎?專家們所拿出的最大證據就是司馬遷未將項羽的事蹟列入「列傳」、「世家」,而是唯一一個未做過皇帝卻被列入「本紀」的人物。這就叫對項羽的溢美嗎?其一,呂後也被列入「本紀」,呂後曾正式稱帝嗎?何來唯一之說?其二,項羽所代表的是周禮列國制,其痛恨的就是帝制,而司馬遷將其列入皇帝一類,恐怕是對項羽精神的一種侮辱,更將楚漢之戰模糊為項羽、劉邦二人爭奪帝位的一場戰爭,而掩蓋了劉邦企圖吞併列國,君臨天下,為逞一己私慾而不惜天下塗炭的戰爭本質。

司馬遷在《史記》中羅列的項羽諸多罪行,其中的「新安坑降」就殊不可信,尤其司馬遷在此節中僅陳述項羽軍抵達關中時人數為40餘萬,卻刻意略過章邯投降後,項羽聯軍從殷墟出發時,總兵力為多少這關鍵的一環。幸而,東漢的班固在其《漢書》中註明:章邯降後,聯軍兵力為30餘萬。從而為後人揭開了西漢統治階級的彌天大謊。

司馬遷在《史記》中還指稱項羽一把大火燒掉了秦王宮,什麽大火三月未熄。後世則以訛傳訛,稱項羽是火燒三百里阿房宮的元兇。2003年底,中國社科院考古所、西安市考古所組成的阿房宮考古隊,正式宣佈「項羽火燒阿房宮」之說不符合考古事實,可斷定為謊言。

在《史記》與《漢書》中羅列的項羽另一大罪行便是盜掘秦始皇陵,稱30萬楚軍日夜從秦陵中搬運珍寶,為期至少30日。而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考古隊卻於2003年宣佈:「經過多年考古勘探,秦始皇陵本身應沒有被盜,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現大規模盜竊跡象」。

《史記》認為項羽的第一大罪行是:違背了「先入關中者為王」的懷王之約,將劉邦分封至巴蜀。

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歷史進程,倒底發生了什麽:

2081月,劉邦部將雍齒叛變,佔據劉的根據地豐縣,劉率殘部三千餘人往攻,不遂;

2082月底,項粱從範增之謀,立故楚懷王之孫心為楚王,仍號「楚懷王」;

2084月,劉邦投靠項粱、項羽叔侄,得借兵五千,擊敗雍齒;

2087月,項粱在定陶被秦章邯軍擊殺;

2088月,楚懷王奪項羽楚軍統帥之權,令宋義為援趙楚軍主將,項羽次之;同時令劉邦軍自徐州西進,向關中進攻;並與北、西兩路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

2089月,援趙楚軍在安陽逗留46天,第47天,項羽殺宋義父子,將其首級送懷王,懷王拜項羽為上將軍;

2089月底,6萬楚軍在項羽率領下,於钜鹿之戰擊潰章邯、王離40萬大軍;

20810月,此前一直在秦國邊界徘徊不前的劉邦,在得到钜鹿之戰的消息後,開始奮勇西進;

20810月底,章邯向項羽提出有條件投降,即:聯合滅秦,滅秦後,秦人治秦。項羽不同意。

20811月初,項羽接納範增「不可因私廢公;各為其主,章邯無罪」的建議,放棄為叔父項粱報仇的心願,在殷墟與章邯會盟,立章邯為雍王,滅秦後,以其轄關中秦地;章邯、司馬欣、董翳等遂率20萬秦軍投誠;

20812月,劉邦軍抵秦都咸陽,秦王子嬰投降;

2071月,項羽聯軍抵達函穀關,劉邦令守軍抵抗,不允楚軍入關,楚軍乃以武力破關;

2071月底,劉邦退出咸陽,鴻門宴,項羽聯軍入咸陽,項羽寫信給懷王,要求懷王承認「殷墟盟約」,懷王不准;

2072月,項羽分封十八諸侯,其中將秦地分封與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將劉邦封為漢王,轄四川、陝南。

2079月,劉邦暗渡陳倉,入寇關中,楚漢戰爭爆發。


從歷史的進程可以得知,其一,懷王也好,劉邦也罷,此二人若無項氏叔侄雪中送炭,都將在歷史長河中默默無聞,這一點,很重要,事關倒底是誰忘恩負義。

其二,項羽11月初與章邯會盟,在殷墟延宕至12月中,方起兵西進,這中間的一個多月一直停留在殷墟,為何會止步不前?《史記》中並無交代,我們只能以常理推測,最大的可能是項羽令人將「殷墟會盟」的詳情,稟告懷王,而懷王不准,項羽進退兩難,因而在殷墟延宕一個多月方才起兵西進。

到了這裡,孰是孰非,已呼之欲出,若懷王同意了「殷墟盟約」,則此前「先入關中者為王」之約自然無效,劉漢起兵叛亂的理據亦不復存在。

懷王、劉邦兩人是否贊成「殷墟盟約」,完全要看此二人的出發點,是以滅秦為先,還是滅項羽為先。若是以滅秦為先,則實在看不出反對「殷墟盟約」的理由;若是以滅項為先,那麼《史記》中所描述的項羽第一大罪,就完全是顛倒黑白、自曝其醜了。

而項羽在殷墟等來的必然是懷王不認同「殷墟盟約」的答復,此時的項羽不外乎四種選擇:

1、與章邯聯盟,先回彭城,殺了懷王,然後回師滅秦;

2、服從懷王的意志,與章邯繼續開戰;

3、讓懷王或者劉邦自己來迎戰章邯,項羽軍退出;

4、與章邯聯盟,先西進滅秦,關中之事,滅秦之後再定。

顯然,項羽、範增等在殷墟逗留了一個多月,與懷王之間仍未達成一致,最終項羽選擇了第四條路。

滅秦之後,項羽應該怎麼做呢?將與章邯、司馬欣、董翳所立的「殷墟盟約」棄之不顧?因此,才有了鴻門宴,鴻門宴上要談的事情很多,不僅僅是函穀關之戰這根導火索。

項羽與劉邦,楚與漢,倒底是誰背棄了誰,那就要看是以滅秦大局為重,還是以自身利益為重了。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7356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