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項羽之八---不肯過江東
2013/02/12 16:32:00瀏覽998|回應0|推薦3

對於項羽最終為何不肯南渡,而選擇亡命於北岸,現在的主旋律意見認為:項羽心裡脆弱,驕傲,虛榮心太強,太要面子,經不起失敗的打擊。

而項羽的崇拜者中,則有人為項羽找到兩個原因:

1、經過多年的楚漢對峙、激戰後,項羽意識到只有他和劉邦之間死去一人,天下才能太平,生靈才能不再遭到塗炭,因此,項羽選擇在烏江渡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個原因的依據,來自《史記·項羽本紀》,廣武澗對峙時,項羽曾對劉邦曰:“數年來,天下百姓飽受刀兵之苦,僅僅因為你我二人而已,不如你我單打獨鬥,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無辜之民繼續困苦了。”

2、通過史料中所記述的項羽之語言、行為,可以感受到項羽對於江東故鄉的摯愛,他對於江南的稻田、水鄉、市集、鳥語花香,無一不充滿眷念。因此,有崇拜者據此推測,項羽當時在長江北岸,應該明白,他一旦過江,江南故鄉的這一切美好都將不復存在,隨他一起渡江的必然是血雨腥風,江東之地必飽受戰火之摧殘。為使家鄉父老免受兵燹,江南的寧靜不被蹂躪,項羽選擇在北岸自刎,以結束楚漢之戰。

 

筆者以為,以上理由都僅僅是根據某些線索推測而來,同反項派的觀點一樣,恐不能作為項羽不肯過江的真實緣由。

     實際上,人活於世,總是需要精神支柱的。項羽的精神支柱有四:

1、一手將他撫養成人的叔父項粱;

2、指引他人生方向,視項羽為親子的亞父范增;

3、愛人虞姬;

4、昔年,隨他一起渡江北伐的江東子弟兵。

 

當項羽率二十六騎到達烏江渡時,這四大精神支柱,皆已長眠於北岸,人生至此,尚有何留戀?相信,這四大支撐,但凡有一在南岸等他歸來,項羽必然會南渡。

項羽率八百騎自垓下突圍時,虞姬已自刎而死,四大支柱已亡其三,項羽仍然選擇了向長江方向突圍,並未求死,只因他還有最後的精神寄託:他的兄弟們,雖然僅剩八百人,尤其「江東後五虎將」中,除龍且陣亡,此時季布、桓楚、鍾離昧、虞子期等皆在身側

而到達北岸後,身邊卻已僅剩26人,「江東五虎將」已只桓楚一人在他身邊,親父、叔父、亞父、愛人、兄弟皆已離他而去,人生寂寥,他選擇以劍自刎於北岸,相信既非反項派所說「心理脆弱、死要面子」,亦非挺項派所說「為了天下蒼生」,只因情感所致耳。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73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