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項羽之二---新安坑降?
2013/01/29 16:23:12瀏覽3232|回應0|推薦3

項羽出身楚國貴族,其祖父項燕、父親項超皆為楚國名將,與秦名將王翦力戰身死。項羽的死敵劉邦則出身蘇北農民,後為草莽。項、劉二人的出身大相徑庭,因此,1949年後,在格外看重階級背景的「革命環境」下,劉邦便成為中共吹捧的對象,劉邦背信棄義、大殺功臣等諸多惡行,中共都為他找到了合理解釋。而項羽在毛澤東名篇「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後,便被定了性,誰學項羽,在中共看來,那就是沽名釣譽。

項羽無疑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第一名將,即使岳飛、戚繼光亦無法與之相較。

        項羽出生於下相(今蘇北宿遷),少年時隨叔父項粱移居吳中(今蘇州市),23歲與吳中女虞姬相識,自此開始了一段中國歷史上最為悲壯哀婉、可歌可泣的愛情絕唱,與項羽一生只愛虞姬一人相比,妻妾無數的劉邦是否更符合某人某黨的胃口?

二、新安坑降?

在現行歷史教科書中,抹黑項羽所使用的最大「罪證」便是項羽在新安坑殺了章邯部下的20萬秦軍降卒。然而,所有史書中敘述此事的僅有漢初司馬遷所著《史記·項羽本紀》這唯一的孤證。

由於,司馬遷著《史記》時,西漢的開國功臣們皆已身故,楚國史官所著史傳應已被張良、蕭何等付諸一炬。所謂「新安坑降」相信僅為勝者王侯的漢軍人士單方面之敘述。而此一事件與「鴻門宴」一樣,因劉邦君臣及其後人以偽造、篡改歷史見長,而令人難以置信。(當然,劉邦之流是某黨一直在孜孜學習的偶像)

疑點1:章邯的立場。

章邯歸降後,項羽封其為雍王,楚軍入關中,殺盡秦嬴政王族,將故秦之地一分為三,分封於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劉邦起兵叛亂後,企圖誘降章邯,然章邯忠於項羽,率部與劉邦死戰,漢將韓信雖使「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主力得以出漢中進擊章邯,然章邯率部血戰長達十個月,力戰不屈,自盡而亡。

章邯一代名將,相信是有風骨、有氣節之人,若項羽真的在豫西新安坑殺了他的二十萬部屬,章邯為何仍然追隨項羽入關中滅秦?若是因為身邊無兵,無法與項羽抗衡,因而忍氣吞聲。然分封之後,項羽班師東歸,秦地已無一名楚軍,劉邦遣使邀其「共襄盛舉」,章邯若稍有人性,無疑當與劉邦合作,殺項羽以報坑殺部屬之血海深仇,為何章邯至死忠於項羽?難道章邯對他的二十萬舊部無半點痛惜之情嗎?這合理嗎?

如果章邯真是如此殘忍無情之輩,他的部下為何會跟隨他與劉邦力戰十個月,終於全軍覆沒,而無一兵一卒投降於劉邦,這是何因呢?

疑點2:秦軍降卒的身份。

章邯的20萬大軍中,至少有10萬人不是秦國人,而是六國的囚徒,這些人是對羈押他們的秦國有感情,還是對故鄉有感情,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項羽擔心秦降卒謀反,難以控制,因而坑殺之。這十萬六國囚徒對秦的忠誠度如此之高嗎?項羽有必要將二十萬降卒「盡坑之」嗎?

疑點3:殺降的時間點。

劉邦於西元前20812月初,先於項羽入據關中,秦王子嬰開咸陽城門投降,秦朝正式滅亡。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述新安坑降發生在前20812月底,此時秦朝已不復存在。項羽擔心秦降卒叛楚歸秦,與理說得通嗎?

有劉邦的崇拜者說,因為子嬰投降後,劉邦立即派兵封鎖了函穀關、嶢關,不使消息外洩,因而當時項羽及秦降卒皆不知秦已滅亡的消息。也許,事實真的如此,但這個說法實在有些脆弱。

疑點4:《史記》中的矛盾之處。

      《史記》中敘述秦降卒企圖謀叛的原因是:如果今時入關能夠滅秦,那是最好;如果擊秦失敗,我們只有被迫跟隨楚軍東撤,如此一來,我們在關中的父母妻兒一定會被秦廷盡誅。

        如前所述,降卒所擔心的理由很難成立,而降卒的籍貫又決定了至少有半數人在秦地並無家眷。

疑點5:屠殺的時長。

據《史記·項羽本紀》稱,楚軍用了一夜的時間,擊殺坑埋了這20萬秦軍。對此,筆者只想說,日軍1937年在南京殺害30萬手無寸鐵的平民,也不是一夜能夠做到的。就算楚軍使用機槍、坦克,要屠殺20萬手持長矛大戟、訓練有素的古代軍隊,一夜間就能完成?

疑點6:楚軍投入殺降的兵力。

據《史記·項羽本紀》稱,新安殺降,項羽令英布、蒲將軍率其部夜襲秦軍,擊殺後,盡坑之。英、蒲二將的本部軍力總共不過2萬餘人,且不說楚軍是否個個都有三頭六臂,難道在古代冷兵器時代,殺二十萬敵軍,再坑埋之,真的如此輕鬆寫意?

疑點7:項羽聯軍的兵力變化。

從班固《漢書》及司馬遷《史記》可知,殷墟受降後,項羽聯軍西進之初兵力為40萬人左右;聯軍破函谷關,到達戲水鴻門時,有兵力40餘萬。如果中途有殺降20萬,為何聯軍人數卻無變化?

有人說,因為秦軍是戰俘不是聯軍成員,所以未計算在內。然而所有正史中明確記述着:“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這句話何意?當然是:令降將司馬欣為上將軍,率領秦軍為前鋒。怎能詭辯秦軍為戰俘?!

如果上述七疑點成立,那麼劉邦君臣為何要杜撰「新安殺降」記為正史,傳於後世?顯然,劉邦要為自己為何要對結拜兄弟項羽痛下毒手,找到合適、正當的理由,需要代表正義的、人民的力量,民心所向,最終打敗了反動的、殘暴的反革命力量,這樣,自己的取而代之,執政的合法性便具備了,對自己、對人民都有了堂而皇之的交代。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726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