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彭德懷元帥》觀後感之三
2016/08/29 08:28:33瀏覽280|回應0|推薦2

 

韓戰之初,美軍對共軍的誘敵深入、斷敵退路、分割包圍之戰法極不適應,結果在主力未受重創的情況下,便倉皇撤退;韓國軍隊在韓戰第一年的表現是可恥的,他們視中共軍隊為天兵天將,一經遭遇,往往胡亂鳴槍后,便四處潰散,美軍隨軍記者及高級將領形容當時的韓軍,多謂“聞風而逃、抱頭鼠竄”,韓軍的迅速崩潰,連帶著美軍亦呈潰敗之勢。

在與共軍交戰兩個月后,美軍逃回三八線以南,在韓美軍最高司令官--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中將在撤退途中,坐車傾覆而身亡,這更增加了美軍的失敗主義情緒;但沃克並不寂寞,毛澤東心目中的接班人,他的長子毛岸英,也被美空軍投彈炸斃。

1951年1月4日,共軍攻佔漢城。這是彭德懷一生軍事成就的最頂峰。

共軍追擊至三七線后,美國通過第三國,向毛澤東提議,只要共軍撤回三八線以北,恢復韓戰爆發前的南北軍事分界線,則美國承諾第七艦隊撤出台灣海峽,不承認中華民國,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但毛澤東認為這是美國人的緩兵之計,予以斷然拒絕。

接替沃克的李奇微中將冷靜的發現共軍每次攻勢持續一周便會自動停止,經過休整后,才再發起下一攻勢;李奇微判斷,共軍一線部隊的彈藥糧食一周時間便會消耗完畢,這意味著只要美軍能抵抗住共軍一周的攻勢,之後便可以展開肆無忌憚的反擊。

李奇微的判斷正是事實真相,下一步他要做的是想方設法激勵官兵們的士氣;

2月13日開始,共軍以5萬人猛攻砥平里,美軍第2師按照李奇微的命令堅守死戰,至16日,共軍傷亡慘重,被迫退出戰鬥,而美軍幾乎沒有傷亡。砥平里戰役成為韓戰的轉折點。

2月20日起,李奇微命令美軍全線反擊;3月15日,美軍攻佔漢城;

麥克阿瑟希望華盛頓以核彈攻擊北京,或者允許他空襲中國本土,或者調台灣的國民黨軍隊登陸韓國參戰;麥克阿瑟的這一系列言論,導致他在1951年4月11日被迫提前退役,其遠東美軍總司令職務由李奇微接任;

毛澤東為洗雪漢城失守的恥辱,增派陳賡、楊得志兩兵團二十萬人赴韓參戰,至此,共軍在韓已有鄧華、宋時輪、陳賡、楊得志四個兵團,計十六個軍;國共內戰時期的共軍東北野戰軍、華北野戰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各有一個兵團參戰。

得到生力軍補充的彭德懷,于4月22日對漢城展開攻勢,李奇微不為所動,號令各部堅守一周;4月29日,共軍糧彈耗盡,美軍展開全線反擊,共軍被迫撤退至三八線以北。

此時的毛澤東終於明白,要想殲滅在韓美軍純屬癡心妄想;李奇微也完全清楚憑籍他手中的三個軍8個師,無任何可能將共軍驅逐出韓半島。

雙方自1951年6月開始謀和談判,但軍事分界線的認定,雙方差距尚大;此後,雙方進入談談打打,打打談談的階段。在國共內戰中投降共軍的國民黨部隊,除了陳明仁部,其他全部被派往三八線充當炮灰。

1953年7月27日晚,精疲力盡的雙方終於在板門店簽署停戰協定,但韓國政府拒絕簽字;2009年5月,北韓金正日宣佈退出《板門店停戰協定》。至此,尚認為該協定有效的只剩中共與華盛頓。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nnyqao&aid=72299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