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16 00:21:41瀏覽1334|回應1|推薦4 | |
4月13日,「中國時報」報導了大陸電視劇《中國遠征軍》內地熱映的新聞,並認為“該劇呈現了歷史性突破,中共正在逐漸回歸抗日歷史真相,而《中國遠征軍》一片就是最能反映政策現實的最新影視作品”。 很遺憾,相信撰寫該報導的中時記者肯定沒有看過這部影視劇。 該劇導演董亞春先生在影片首映之前義正辭嚴地表示:“這是一部最有沉重歷史使命感的電視劇,我們要客觀、公正的還原歷史,對得起觀眾,對得起良心”。然而, 筆者看完該片後,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一、在這部號稱“史詩”的大片中,以下人物連一個鏡頭都沒有,甚至連名字都沒有: 蔣介石:中緬印戰區總司令; 廖耀湘:新六軍軍長; 鄭洞國:新一軍軍長、駐印軍中方總指揮; 陳誠:中國遠征軍首任總司令; 李鴻:新38師師長;李濤:新22師師長。 上述這些歷史人物為何要將其湮滅?該片倒底想說明什麼真相? 二、在片中,著名的「十萬青年十萬軍」運動居然是全靠共產黨動員宣傳,才得以號召那麼多青年學生棄筆從戎,與國民政府卻幾乎無關;而滇緬大反攻也靠共產黨來宣傳鼓動;中共機關報「新華日報」被描述成當時發行量並影響力最大的報紙;共產黨人為維護國家團結抗戰,作出了最大努力。 三、該片花費大量篇幅敍述戴笠將軍結黨營私,如何指使手下潛入新38師,企圖扳倒孫立人,將新38師擁為己有,不知董導演是掌握了什麼確鑿證據?還是別有用心的意淫?片中一再將戴笠描繪為行事只看于己是否有利,絲毫不顧及抗戰大計的卑鄙小人。 四、該片幾乎花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描述陪都重慶之生活如何燈紅酒綠、糜爛墮落,重慶國民政府是如何之腐敗;而對於抗戰,國民政府的高官們被刻畫的極其麻木不仁兼且無能,以片中的說法:“他們上班時間只會討論股票與女人”。 五、著名的「緬甸同古保衛戰」之撤退,史實是:當時國軍第200師已被日軍四麵包圍,彈盡糧絕,官兵們都認為必須撤退,戴安瀾師長多次致電杜聿明軍長請求允許突圍,最後在廖耀湘新22師的協助下方得以成功脫險。而在片中被描述成士兵們不想撤退,而是國軍長官部因不願與日軍作戰而強令撤退,廣大士兵對此很不滿意,結局雖同樣是撤退,但微妙之間,該片製作方可謂“用心良苦”。 此次同古突圍,200師根本就無法將戰友的屍骸帶走,影片中虛構了中日雙方協議停戰處理屍體一幕,而史實是日軍在戰後將200師兩千多名陣亡官兵埋葬,立碑「支那勇士之墓」,按史實來處理不是更震撼,也更客觀嗎? 六、該片為了醜化國民政府,無所不用其極,如財政部稅警團一節:為徵兵,稅警團在大街上強拉學生入伍,學生不從,稅警團便對學生橫加毆打,甚至勒令學生集體下跪。眾所周知,當時稅警團的薪資待遇不僅遠高於普通陸軍士兵,也高過政府員警,在錄取考核上也甚為嚴格,史實中的稅警團歷次募兵,報名人數皆遠大於錄取數,孫立人將軍、黃傑將軍等皆出身於稅警團。 七、該片著重描述中國遠征軍是如何打敗仗,甚至不惜筆墨,刻意將男主角之一的謝孝彰塑造成為一個瘋子,指揮國軍大敗,傷亡慘重;而對遠征軍棠吉戰役、胡康河谷戰役、孟拱河谷戰役等大捷,尤其廖耀湘新22師在瓦魯班一役,繳獲日軍18師團司令官田中新一的關防大印,擊斃其參謀長,這是抗戰期間絕無僅有的大捷。這些國軍打勝仗的史實,該片居然根本就不拍攝了。 八、更加匪夷所思的是,為刻畫國民政府不體恤基層官兵,冷血殘酷的一面,片中安排了一位少尉軍官在緬甸身負重傷,只有搭蔣中正的專機去重慶才能救治,結果機場憲兵隊見死不救,不允許該少尉登機。筆者不知,全世界那一國家的少尉受傷會要求搭元首專機,否則就是元首冷血;共軍的少尉會要求搭乘其最高領袖的專機嗎?領袖的衛隊會同意嗎?董導演的心態也過於陰暗了,而該片為這名少尉安排的結局是:浴血抗戰多年,未死在日寇手上,卻被國民黨的奸徒暗殺;真是可笑,史實是數十萬遠征軍將士他們的人生終點,多是葬送在共產黨的屠刀之下。 九、 該片的敍述手法非常“特別”,這5分鐘是前線血肉橫飛的戰場,下5分鐘便是重慶的達官貴人擁著舞女,一派歌舞昇平,而中間並無任何情節的聯繫。這種“特別”的手法,此片無數次的出現,董先生可算煞費苦心。 本片無中生有,美化共產黨,這完全可以理解,因為不美化“偉大的黨”,該片根本無法問世。然而,有必要將國民政府如此醜化嗎?這是“客觀、公正的還原歷史,對得起觀眾,對得起良心”嗎?該片既然對戴笠領導的軍統如此有興趣,為何不提一下八年抗戰期間,軍統有18000多人英勇犧牲,就在緬甸的野人山便有7名軍統的女報務員集體投崖自盡!該片既然花費無數膠片描述重慶的生活如何之腐朽糜爛,為何卻對長達五年半的「重慶大轟炸」隻字不提? 認真還原抗戰歷史真相,殊屬難能可貴,然而“禁映、禁播”固然可怕,在“還原歷史真相”的幌子下愚弄人民篡改歷史更是其心可誅!該片製作方自稱此片已有邱毅、陳文茜等多位臺灣人予以好評,並有多家臺灣電視臺正與其洽商購買播映版權。如果屬實,那臺灣人民不久便可在電視上領略60年前共產黨的風采,更可領略當代共產黨人的“智慧”。 一位日前被中共拘捕的作家,曾在「亞洲週刊」撰文「豈容青史盡成灰」,筆者以為為使這位作者的失去自由有價值,戴笠將軍的後人、中華民國政府財政部、國軍200師、新一軍的倖存老兵、蔣委員長侍從室的繼任者、「十萬青年十萬軍」運動的參與者都不應可恥的沉默,理當挺身而出,以誹謗罪在海峽兩岸予以提告,無論會怎樣之曲折艱難,都絕不容青史盡成灰,否則又有何面目面對先烈。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