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6/12 23:46:04瀏覽829|回應3|推薦3 | |
1963年,一部反映國共內戰的電影「紅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以國軍著名將領張靈甫戰死的「孟良崮戰役」為主軸。在其後的“文化大革命”中,該片被中共中央批為“大毒草”;主演張靈甫的演員舒適先生,則因為“觀眾看完「紅日」後,並不痛恨張靈甫”而遭到批鬥;而該片的導演、編劇等其他主創人員均以“醜化解放軍,美化國民黨軍”等罪名而橫遭迫害。事實上該片極其讚美了共軍官兵的英雄氣概,舒適只不過未將張靈甫演繹成一頭豬而已。 而自此以後,在中國大陸銀幕出現的國軍將領清一色表現的貪婪、好色、愚蠢,兼且相貌醜陋,望之與流氓土匪無異。 時光荏苒,在2009年,大陸公映了張黎執導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該片故事自中華民國廣州國民政府建立黃埔軍校始,直到國民政府敗走臺灣終。該片上映後,其中的國民黨人楊立仁一角令無數觀眾如癡如醉,在中國大陸、美加地區均引起熱潮。2010年6月,「人間正道是滄桑」在大陸地區電視節目的最高榮譽獎項「第1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上大獲全勝,幾橫掃所有主要大獎,張黎獲得最佳導演獎,「人間正道是滄桑」獲得最佳電視劇獎,楊立仁的扮演者黃志忠獲頒最佳男演員獎。同年12月,「人間正道是滄桑」在新加坡又獲得全亞洲地區之最高榮譽「第15屆亞洲電視最佳電視劇大獎」。 回首這半個世紀以來的滄桑變遷,當黃志忠從臺灣電視製作人柴智屏女士手中接過白玉蘭視帝獎盃時,相信無數大陸人民與筆者一樣感慨萬千。在幼年時期,筆者與無數同齡人一般,相信國民黨是反動政黨,是天生與人民為敵,是美日帝國主義的走狗;而自1990年代以後,隨著網路的日益發達,大陸人民驚訝地發現,原來國民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在抗日戰爭、北伐戰爭中都是絕對的主力,而將國民黨“賣國政黨”的帽子摘掉後,大陸民眾不免又產生隨之而來的反思,如果抗戰的主力是國民黨人,而非共產黨人,那麼共產黨就是配角,這個配角到底有無主動抗戰呢?這種反思的情緒在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時期達到高潮,僅在南京,當連戰先生至中山陵寢謁陵時,南京及周邊民眾逾30萬人自發前往歡迎;時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的李源潮表示,這是其從政以來所見最大規模之完全人民自發的群眾運動,即連當年周恩來去世亦無法與之相較。 在這種大時代背景下,楊立仁一角能夠站上最高領獎臺,與其說黃志忠演技精湛,不如說是民心所向、歷史浪潮使然。而更加意味深長的是,黃志忠在對媒體表述對楊立仁角色理解時的談話,黃在遍閱了與其角色有關的陳果夫、陳立夫、戴笠三人的相關傳記、文檔、信件後,作出這樣的結論:其一,楊立仁無比熱愛這個國家,熱愛中華民族;其二,楊立仁對三民主義思想忠貞不渝;其三,楊立仁身上流淌著中國傳統士大夫“忠君報國”的血液。這番言論,若置身于舒適時期,恐黃志忠被槍斃10回也難逃其罪。 從四十年前舒適因飾演張靈甫而橫遭迫害,到如今楊立仁一角能夠站上最高領獎臺,蜚聲海外,這天翻地覆的歷史變遷,除了導演張黎、編劇江奇濤、演員黃志忠等人的完美詮釋之外,更加值得人們去深思的是—到底何為人間正道?有道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民心所向,浩浩湯湯,恐非任何強權可以阻擋,任憑它貌似多麼強大,終將化為滄海桑田。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