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燒烤小哥都在搞「私域運營」了,你還不知道私域流量是啥?
2021/08/02 15:28:43瀏覽32|回應0|推薦0

編輯導讀:私域流量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是這兩年公域流量紅利的逐漸見頂,讓人們把目光轉向了私域流量。就連街邊的一個燒烤店就做起了私域流量的生意,讓顧客自發產生復購以及轉介紹的行為。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

現在去店里吃飯,商家都會以各種話術吸引你加入微信社群,比如不定期發放優惠券、群內成員享有一定的折扣、有新品免費試吃活動的參與機會等。

試問哪個干飯人能抵擋住免費(低價)的美食誘惑呢?

“不就是微信群嗎?我加!”

以阿倫自己舉例,就曾多次主動在朋友圈提及這家店。

甚至在這家店關了大半年以后,依舊會和朋友經常提到它。

實際上,這種做法已經是線下門店的“常規操作”——通過微信添加顧客為好友,并邀請用戶進入企業專屬的福利群,進行精細化運營,讓顧客自發產生復購以及轉介紹的行為。

用大白話說,就是讓顧客常常想起你,經常回來消費,最好還能呼朋引伴,自動為門店引流,介紹新客人。

用互聯網黑話說,就是“私域流量運營”。現在有越來越多陷入“流量陷阱”的企業,開始重視精準流量的留存和促活。

小到路邊餐飲店老板,大到互聯網巨無霸“鵝廠”,都在抓緊開發私域業態。比如2020年騰訊Q2財報中,馬化騰就曾公開提及私域概念,并號稱私域運營是未來的趨勢。

  • 那到底什么是私域流量?
  • 為什么近兩年私域流量那么火爆?
  • 私域運營的過程中有哪些常見誤區?

接下來,阿倫將結合自己對私域運營的思考,寫了一期入門級私域流量運營的掃盲文,希望對小伙伴們有所啟發。

一、私域流量是什么?

在搞明白私域流量之前,我們首先要先了解公域流量的概念。

公域流量是什么呢?

如果把互聯網社媒平臺比作大海,那公域流量就是海里的魚。

商家通過各種運營手段,吸引網民們點贊關注轉發消費,這就好比在大海里捕魚。

早些時候,在流量紅利期,哪怕你的漁網破破爛爛,捕魚技術一般,只要你入行早,都有機會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隨著打撈的人越來越多,捕魚逐漸“內卷化”,捕魚變得越來越難。

面對這樣的窘境,聰明的互聯網人必然會開始尋找突破口。這時候,私域流量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隨著捕魚難度升級,捕不到魚的商家想出了一個辦法:建立自己的魚塘。

先是通過購買低價的誘餌來吸引小魚,讓它們游進自家的魚塘。

接著給魚塘里的魚投放更美味的飼料,播放動人的音樂,讓它們愛上你的魚塘,在里面載歌載舞,再也不想回到大海里。

魚兒吃飽養肥之后,都說這里吃得好、玩得好,開始呼朋引伴,把魚哥魚姐、魚弟魚妹都拉到你的魚塘里一起玩耍。

最后,魚塘主們開始出手捕魚,定期收網,以極低的成本捕撈到一筐筐大胖魚。

沒錯,“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就是一組相對的概念。

公域流量,顧名思義為公共區域的流量。

比如電商平臺類(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等)、社交平臺類(微信、QQ、Soul等)、搜索平臺類(百度、搜狗等)、內容平臺類(知乎、微博、公眾號、小紅書等)、短視頻平臺類(抖音、快手、B站等)。

私域流量,顧名思義為私有化的流量。通常指那些能夠隨時觸達、自由控制、反復使用,且免費使用的私有用戶流量。

就像上文提到的燒烤小哥一樣,加了客戶的微信后,他可以隨時隨地將門店活動和福利折扣在微信里告知于你,吸引客人進店消費,再也不用費心地推吆喝,或是花錢打廣告來營銷。

要是將私域流量做進一步分層,那魚塘里的水生動物還可以區分為不同種類的生物,比如魚、蝦、蟹、蝌蚪等。

接著,魚塘主就可以將不同的水產,按不同價格出售,將利益最大化。

其實不同的產品(服務),所對應的用戶分層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最有效的一種用戶分層方法就是“以用戶的成長路徑為中心”。

結合商業場景,有幾個常見維度可以將用戶分層,比如:

  • 用戶屬性:包括但不限于性別、年齡、地域等信息;
  • 用戶需求:比如短期需求、長期需求、剛性需求、臨時需求等;
  • 用戶活躍度:比如用戶的使用頻次、付費意向度等;
  • 用戶消費金額:可以根據自己產品的客單價,分梯度制定……

二、為什么開始做私域流量?

通過上文阿倫舉的例子,相信小伙伴們已經能夠直觀地了解到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區別。

接下來,咱們再正經嘮一嘮企業近幾年越發注重私域流量的主要原因,大家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所負責的業務是否適合做私域流量?

以在線教育行業為例,為了搶占市場、增加品牌曝光率,廣告投放一直是在線教育企業的開支大頭。

比如2020年,猿輔導、學而思網校、作業幫和跟誰學四家在線教育大品牌的暑期營銷推廣預算,分別為15億元、12億元、10億元、8億元,共計45億元。

期間,還有相關人士爆料在線教育公司廣告投放平均1天1000萬,這燒錢速度不禁讓阿倫看傻了眼。

大多數人看到這架勢,都會第一反應:既然投了那么多營銷廣告費用,凈利潤想必會很高吧?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

號稱“第一家在線K12盈利上市公司”的跟誰學,在2020年三季度交出了一份單季度巨額虧損9億的業績。(注:跟誰學現已改名為高途集團)

好未來也交出了上市以來首個虧損的財報,2020財年凈虧損為1.1億美元,相比2019財年的凈利潤3.67億美元,由盈轉虧。

一邊是重金砸廣告,動輒上億的營銷費用,另一邊卻是財報虧損連連。

典型的吃力不討好,卻又不得不為之……堪稱企業內卷的經典案例。

前幾年,公域流量還處于紅利期,可以直接“燒錢”來獲取流量,但是現在投放的成本越來越高,而獲取到的流量還不一定精準,這就促使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注重運營私域流量。

那做私域流量究竟有哪些好處呢?阿倫總結了以下三點原因:

1. 性價比高

通常情況下,我們想從公域流量獲得流量或者曝光,都是需要額外付費的,比如關鍵詞競價、與KOL合作軟廣等。總之,給錢的才是大爺,沒錢的就靠邊站。

但是企業自己搭建了私域流量,就可以通過公眾號、小程序、微信群、APP、企業個人號等渠道,反復低成本地觸達用戶。

私域雖好,切勿硬銷。

在運營的過程中,商家需要注重用戶體驗,并持續給予目標用戶情緒價值或知識價值或實打實的福利價值。

2. 提高用戶生命全周期價值(LTV)

什么是用戶生命全周期價值(Life Time Value,下文簡稱LTV)呢?

LTV指的是在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為開發者/公司持續產生的價值總和。也就是說要提高LTV,就要提升銷售頻率或提升客單價,并減少客戶流失率。

🌰 打個比方:

企業策劃了一場活動,通過100元的成本獲取到一位“精準流量”——用戶小V,并促使其成交了200元的產品,這時候小V貢獻了100元的價值。

企業通過精細化運營,維護與小V的關系,并通過多次0成本的促活,使小V又復購了500元的產品。

那這時候小V的LTV就是700元,依次類推,用戶復購次數越多,LTV越高。

所以,即便在客戶數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私域流量的運營,商家也有機會增加營收。

同理,這樣的做法也可以運用到商家其他老客戶身上。在企業不增加新客的情況下,也有機會讓營收翻倍。

總結一下,通過運營私域流量,企業可以多次免費觸達用戶,并通過內容運營和IP打造給用戶種草,從而增加用戶的復購和分享,提升用戶終身價值。

3. 深入了解用戶,建立信任與口碑

搭建私域流量,除了能夠降低獲客成本,提高用戶LTV外,還易于拉近與用戶的距離,讓其對品牌建立信任感,從而為接下來的用戶口碑推薦打下堅實的基礎。

私域流量往往以信任為基礎,在經過長期的情感浸潤后,用戶粘性會變得更高,降低流失率。

比如屈臣氏,從 2019 年 11 月開始布局私域,次年三八節促銷的時候,憑借企業微信連接的 300 多萬消費者,創下了單日 GMV 破千萬的記錄,遠超預期。

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用戶增長的導向也從AARRR,調整為RARRA。

  • 用戶留存(Retention):為用戶提供價值,讓用戶回訪。
  • 用戶激活(Activation):構建用戶認知,讓用戶看到產品價值和作用。
  • 用戶推薦(Referral):讓用戶分享、討論或推薦你的產品。
  • 商業變現(Revenue):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是可以賺錢的。
  • 用戶拉新(Acquisition):鼓勵老用戶帶來新用戶。

三、私域流量運營的常見誤區

最后,阿倫總結幾個私域流量運營的常見誤區,大家可以看看有沒有踩坑~

誤區一:所有企業都要搭建私域流量

隨著商家廣告的投放比例逐年升高,營銷費用水漲船高,幾乎每家企業都都開始著手搭建私域流量。唯恐自己慢了一步,就趕不上私域流量的“紅利期”了。

但是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打造私域流量池,并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呢?

答案是,未必。

私域流量運營的投入程度,與企業面向消費群體以及產品的屬性有關。

一般情況下,To C業務更需要建立私域流量,比如食品飲料、美妝護膚、輔導課程等,主要面向個人消費市場。

像這類企業比較適合投入一定的人力、精力和財力,去打造私域流量池并持續運營用戶,以便于通過復購、拉新等方式提高用戶生命周期價值。

對于部分To B企業而言,由于其生產的是高客單價,購買頻次低的產品(比如企業管理系統、生產機器等),復購周期本身就很長。而且銷售過程中需要面向企業終端的多個部門及人員,購買的決策鏈路相對更復雜。

像這類企業就不太適合搭建私域流量運營,容易事倍功半。

誤區二:私域運營就是給用戶群發廣告

說起私域流量運營,很多人第一印象都是添加微信好友,并邀請用戶進入企業建立的微信社群,通過群聊或私聊的方式發營銷廣告。

但這類“填鴨式群發信息”,營銷感過重,不僅無助于達成我們的轉化目標,還容易拉開用戶與我們的距離,讓精準流量秒變“死粉”。

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忽略了我們搭建私域流量的初衷——通過維護長遠而忠誠的客戶關系,形成私有化,投入低,且可持續帶來收入的私域資產。

做私域流量運營,最重要的是要給用戶提供價值,讓用戶對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感到認可,建立信任和情感連接以后,再通過一對一的精細化運營或是各類“促活”活動吸引用戶購買。

誤區三:做私域流量運營后,不用再管公域流量

如果私域流量是一個低投入,高回報的投資,那企業是不是往后只做私域流量運營就可以了呢?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因為想搭建私域流量池,就勢必需要在公域流量池導入精準流量。如果只維護私域流量,相當于是做存量,總有一天用戶生命周期價值會迎來終點。

為了吸引公域流量池里的精準流量,有的公司會直接花錢買投放,比如與各類社媒平臺上的大V合作,或是直接在平臺上打廣告(根據大數據將廣告推薦給目標人群)。

也有的公司會自己組織內容團隊,在主流的社交平臺(公域流量池)上生產內容,吸引粉絲,增加品牌曝光量。

 

本文由 @運營圈后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贊賞

1人打賞

快速連結:品牌行銷點點讚

GOOD485885CE4EED


孕晚期如何胎教?小腸俞穴位的準確位置圖11種術后康復方法和注意事項 11種方法生姜怎麼用治療夏季病
( 休閒生活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72fmmm98046&aid=16602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