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7 14:46:55瀏覽710|回應2|推薦45 | ||||||||
英文片名:The Counterfeiters 在二次世界大戰將近尾聲時,德國政府已經破產,最後施出殺手鐧,企圖偽造英鎊與美鈔,藉以打擊英、美兩國經濟,從中獲得戰爭利益。然而,其中的英雄人物當推阿道夫‧柏格,由於他已洞悉其中陰謀,堅持不肯配合,終於等到德國戰敗,挽救一場可能的經濟風暴。 電影《偽鈔風暴》將事件的主角轉移至另一個人身上,聚焦在素有偽鈔大師之稱的薩利(Karl Markovics飾),從他的身上突顯出在集中營內,為了生存,要想兼顧道德與人性(趨吉避凶的天性)的掙扎與無奈。而阿道夫(August Diehl飾)則是一秉印刷工的理想,要印出真理,拒絕配合印刷偽鈔,而將集中營夥伴推向可知的危險。 看完本片,腦海思緒不禁跳回多年前當兵的時光。在我從關東橋新訓結束後,邁入林口的裝甲兵部隊,被挑往師部連。每天清早一起床就是跑5000公尺,我的目標是先求進入24分鐘(這才有60分及格),能跑進22分鐘(就是滿百)。只可惜,從來沒跑過5000公尺的我,一開跑就落後,老鳥不斷在前謾罵,或拉、或推,就是要把我們這群菜鳥訓練到一定的體能水準。然而在那過程中,人性被踐踏,而我也在其中,隨著時間遷移,漸漸地我體能變好,也能跑到21分鐘50秒的成績後,我也變成大惡人,開始欺負那些菜鳥們。雖然,我當兵的情境與《偽鈔風暴》還是不能相提並論,但其中心路歷程或許差可比擬。 【不適應就得死】 當所有製造偽鈔的相關高手一併被德軍關在薩克森豪森(Sachenhausen)集中營,進行所謂地「班納計畫」(Operation Bernhard),他們享有跟其他集中營猶太人不同的待遇水準,他們睡舒適的床、可以洗澡、不必參與勞動,甚至有好的表現,還可得到大隊長荷索(Devid Striesow飾)的獎勵----一張桌球桌。他們這一群囚犯,可說是住在黃金牢籠,唯一要他們做的就是偽造英鎊與美鈔,否則就得死。 雖然英鎊偽造成功,但進入製作美鈔時,阿道夫的立場顯得頗為強硬,不願配合,也危及眾人的性命。許多成員開始對阿道夫有意見,甚至在團體求生的氛圍下,遭到夥伴們的毆打,他也不改其心志。在這團體中,若不適應就得死。我當年在軍中就有這樣的心情,為了適應,努力將體能提升,但看到新進的學弟不認份,我也從當初的受害者轉為加害者,其實我們不過都是天涯淪落人,何必苦苦相逼。也因為如此,我對當兵的回憶不甚美好。 在那大時代的悲劇下,薩利也只能順著趨吉避凶的天性為眾人考慮,忽略阿道夫的堅持。但薩利卻也是充滿無奈,又想眾人無事,也某個部份認同阿道夫的想法,但卻是難以兩全其美。因為任何一個選擇,下了決定,不是一個人的死,那就有可能牽動團體眾人的生命安危。除非所有人都像阿道夫擁有堅強的信念,並願意為信仰而死,那或許又是個不同的故事。然而,多數的人都希望能熬過集中營生活,能再次呼吸自由的空氣。 【信仰】 阿道夫的信仰並不因為環境而變遷,而我當兵前有一套信念,進入軍中,我信奉強者生存,弱者淘汰。我常在想,如果我真的堅持我個人原始信念,我能夠活著走出軍營嗎?當我有機會在大學裡賞析這部電影時,有些同學看完後,告訴我他們堅守自己內心的信念,不會有所遷移。但在我聽來,我存著一些疑惑,因為旁觀者與身歷其境者,其內心的交戰恐怕不是看著電影就可以自信地說:「我願為真理而死!」 即便是我現在,都不敢說在戰爭中可以抗拒那慘無人道的對待,更何況是如果我有機會住在黃金牢籠裡,恐怕我也會如同薩利一樣,想盡辦法多活一天,也比今天進毒氣室要好。因此,當人的信仰真真實實地紮了根,就真的會有「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氣節,在烈火一般地考驗下,就會顯出其內在的光華與價值!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