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產家庭在M型社會中的壓力
2008/03/02 16:43:43瀏覽330|回應1|推薦6
 

 北市某大百貨公司正在為金字塔頂尖的顧客舉辦「限量版」的高檔精品展售會。一些名媛貴婦拎著名牌包,帶著大亮鑽,豪不手軟地精挑細選。據報載,有人一次就刷卡上億元來買珠寶。但就在這家光鮮百貨賣場的門前,討生活的小販(賣香腸、蕃薯…)則大嘆生意難做,門後則有群資源回收的民眾搶著寶特瓶、廢紙箱,辛苦地賺取微薄的蠅頭小利。
 眼看著上流社會的奢華,以及底層小民的貧困,生活週遭一直上演著貧富的懸殊與經濟的沉淪。一向靠著固定薪水平穩安康的白領階級,也開始體驗到物價節節高漲,生活消費日漸透支,而備感壓力。不少中產家庭感到焦躁不安,擔心未來日子,甚至改為保守消費,拼命兼差存錢了。





 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提出「M型社會」乃世界潮流,台灣也難逃此一全球化的趨勢。國內頂尖者奢華無度,低層者立錐無地。新富新貧變多了,而且「富者恆富,貧者愈貧」的跡象十分明顯。根據主計處95年家庭支出調查結果,貧富差距擴大至7.46倍,也使夾在當中的中產家庭變少了。這些於金字塔中層代表安定、小康的社會中堅正快速消失,而且向下沉淪。加上近年來西進大陸的台商近百萬,移民美加紐澳的白領階級亦多為中產家庭,大陸、印度亞洲鄰近地區經濟起飛,外商在臺投資也不斷撤出,本地勞工就業機會被搶走了,台灣人在這一波中並沒能敲到「金磚」。這些複雜因素造成中產階級缺口越來越深,中產家庭變得扁薄,連帶地中產家庭的生活模式受到嚴重衝擊。有些中產家庭開始未雨綢繆、重新定位、或長遠規劃,設法維持原來中產家庭的生活水準;有的家庭則是患了「貧窮焦慮症」,加上上一代老年化,下一代少子化,真的忍不住擔心未來的生活落入下層階級,淪為高風險的新貧戶。






 在M型社會中,政府民間應如何填平中產家庭的缺口呢?當然政府應積極設法採取有效措施來「活絡」經濟,再開明一點、再開放一點,再開拓一點,使台灣的中產家庭免於過大的壓力,且面對M型社會的大環境轉變時,大家能從容以對,不做「消失的中產階級」。如何自處才能做個不窮不富、平安快樂的中產階級呢?試試下列的錦囊妙計:
 一. 重新定位:中產家庭感受到新壓力,就要了解新趨勢,轉換新心態、提出新策略、採取新行動。針對個人家庭真正的需求,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位置。
 二. 多職兼差:既不能當富豪,又不願當貧民,就得設法廣增財源,如股票、基金、債?、保險、房地產…等,提昇自己的能力、體力、精力,使自己的本領從「堪用」、「可用」到「好用」。必要時可開發「副業」,展開「多職兼差」的生涯。
 三. 保守消費:當「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的時刻,就要改變生活型態與花費習慣。消費意願應趨向保守、明智,且做個眼明手快的消費者,出手要更謹慎,以免「入不敷出」,成了「卡債族」或「卡奴」。
 四. 儲蓄存款:最具體的方法就是「量入為出」。儘可能多儲蓄,學學台北人愛存錢,把1/3的收入存起來,以供子女教育及退休養老。別忘了「積少成多」、「有備無患」等古之名訓。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220594885&aid=1660916

 回應文章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儲蓄,存錢 ?
2008/03/02 20:17
http://blog.udn.com/mbr8879576/294780

買了一輛勞斯來斯,Silver Down,供在車庫。
不開,若是因為怕磨損
,.....

http://blog.udn.com/mbr8879576/1311502


懇請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