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過份樂觀看待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發展
2010/07/23 13:04:40瀏覽316|回應0|推薦0

中國過份樂觀看待兩岸建立軍事互信發展

 ★本文精簡版刊登於《旺報》2010年7月23日C17版,

以及網路: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4x112010072300433,00.html

王志鵬

 (中華經略國防知識協會副研究員)

  適值兩岸簽定ECFA並且進行海峽論壇之際,長期關注台灣問題的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也於2010年7月9日擴大辦理成立三十周年慶暨「台灣研究新跨越」學術研討會,近三百餘位兩岸三地的國內、外的官員與學者與會,並於上午專題演講之後分成「政治互信」、「軍事互信」、「ECFA與兩岸經貿」、「海西戰略與兩岸區域經濟整合」、「兩岸產業合作」、「台灣歷史上的移民與社會」與「台灣文學的發展脈絡」等七組同步進行研討,個人有幸受邀參加,並針對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分組進行討論,不過對於兩岸論文發表及討論的內容,個人提出幾點看法也當場引起眾多的迴響:

一、台灣的國防軍事發展隨著執政者的意志與政策而轉變,台灣的軍隊已經歷二次政黨輪替,在中立的作為上已有初步成效,與中國目前共產黨一黨指揮軍隊運作情況非常不同。

二、不論未來兩岸發展如何,對於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永遠存在二個不能夠忽略的內、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就是即使支持台灣獨立的深綠區塊被壓縮到百分之一,他在台灣仍然永遠存在,是不可能被完全消滅。外部因素則是美國和日本就其東亞與西太平洋整體利益,表面雖然樂見兩岸和平穩定,但是若真正涉及敏感軍事互信議題,必然不會樂見而會進行干擾。

三、非常特別的一點,在此次研討會並沒有太多人提出的: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及高希均教授等人,於2010年5月底參加美國史丹佛大學研討會時,高希均教授指出遠見雜誌針對兩岸簽訂ECFA與軍售議題的最新民調。其中,最特別的是在確定兩岸既將簽定ECFA之際,台灣人民對於「向美國購買較佳防禦性武器之必要性」上,有53%表示贊成,與一年前相較,反而增加5%,這表示顯示台灣人民內心存在的憂慮。

四、諸多與會中方人員對於近期台灣退役高階將領前往中國交流互動,表示是兩岸軍事互信的良好發展基礎,甚至有中國學者認為可以跳脫政治的困局直接探討建立軍事互信。殊不知對此,國防部長高華柱於6月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明確表達不贊成的立場,而這樣反對的立場也並非首次,早在2009年10月1日中共「國慶60周年」,高部長就曾經在立法院表示「不贊成退役將領前去參加」。此外,目前擔任國民黨智庫國防研究的備役海軍中將蘭寧利,也於2010年6月15日撰文於媒體表達憂心與反對之意。

五、中國期望能夠基於黃埔共同淵源積極發揮影響力,這似乎忽略一個明顯事實,那就是目前台灣軍方中、高將領的黃埔背景已大為降低,而台籍背景也大幅升高,這些退役高階將領憑藉過去關係與人脈所能發揮的影響力度令人懷疑?

此外,令人相當意外的是與會中方學者已首次提出「兩岸軍事安全互信協議」的具體内容與條款(計8條43款),雖然公開說明並不代表中國官方,不過在此重要盛會中提出,很值得深入思考其隱藏背後意涵。個人認為與會的中國官員與學者,忽略觀察最重要的一點是「台灣一般人民」對此內心的真正感受,而這種民意與目前中國方面的認知似乎存在相當的差異,因此與會中個人表示中國方面不應該太急於推動雙方的軍事交流,因為往往意外由台灣內部引發的爭議所產生的效益,才是很難預料與處理的。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ptwjp7&aid=425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