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17 00:28:48瀏覽12190|回應13|推薦42 | |
我為何要婉拒政論綜藝性節目 2014年2月20日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記者克里斯‧福克斯(Chris Fuchs)撰文批評台灣媒體新聞的亂象,文章直指台灣越來越過於專注內部的事務,對外在世界不感興趣,缺乏國際視野;另一方面,電視報導充斥著駭人聽聞、荒謬絕倫的新聞,名嘴使用的字句骯髒、下流,讓視聽者的胃口被養壞。福克斯提醒,若民眾閱讀習慣不改,不能對爛新聞以「拒看、拒點閱、拒轉載」的方式抵制,則這種「腦殘式的新聞轟炸」將會延續到下一代。 對此,台大新聞研究所彭文正所長受訪時指出:「台灣就是一個由上而下腦殘的神經中樞,連政治領導人都把『國事家事化』,提不出什麼重大政策,那媒體當然會把『大人侏儒化』!」台大新聞研究所谷玲玲教授亦認為:「國際新聞不應該特別分出一個時段,而是應該要成為晚間7點重點報導的一部份,讓民眾可以接收到綜合性的資訊,而不是只有將在地新聞無限放大。」師大大眾傳播研究所胡幼偉教授也指出:「現在最大的結構性問題是媒體太多,市場上的廣告總量太少,導致媒體惡性競爭。」等,其實此種評論過去已屢見不鮮,只是一直沒有能夠獲得改善。 這把火直燒至二個月之後,仍有外媒提出批評,2014年4月10日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嚴思祺撰文,渠認為:「台灣媒體濫用新聞自由,商業新聞台受制結構因素和利益考慮,導致內容充斥膻腥色和荒謬事件,公廣集團或許可以解決部分問題」。近日又有專家、學者,提出「愛台灣,請從拯救台灣節目開始」的看法,對此個人提出自以親身經驗以為警惕! 個人曾有若干首次接受通告上節目的經驗,如某劉姓主持人的「關○○刻」節目,當初主要是邀個人針對「潛艦與反潛偵蒐」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但當我提前到了現場給我的卻是製作群已寫好得腳本,花了近一小時看完整個腳本之後,我仍決定依照本身的專業來回答,結果雖然順暢的錄完節目,製作卻嫌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或笑)果;此外,在預錄的過程也發生,當主持人轉問另一位頗知名班底的名嘴時,該位仁兄卻很生氣地回應,這不在今天他要回答的腳本中,於是大家略為尷尬地重錄此段;當然這種類似情況也發生過在友台另一個「新○龍○風」的節目,其多希望來賓能依預期的安排以獲得預估的效果,但這些由網路蒐集來的資料,其實經常出現錯誤(即使資料正確,但在硬背下也經常說錯)!對此,我不再上這類型的節目,雖然後續仍有黃姓學弟熱情邀約,但個人仍以專業不足予以因應而婉拒! 至於稍具優質的節目,也曾碰見過若干問題,如某沈姓主持人的「由○○看全球」節目,那一次我應邀就南海爭端問題參與討論,一開始有就發現某位資深專家在針對南沙太平島提出觀點時,其所指的地點卻是西沙永興島,當時我很想打斷提醒主持人建議重錄,但苦無機會又擔心被誤為以不給面子;節目進行至第四段之前,主持人問我就下一段議題「太空競爭與海底尋寶」的問題是否能參與,我直接回應「很抱歉這不是我的專業領域,我並不很了解」!主持人似乎略顯不悅,然這位軍事前輩卻很快回應沒有問題,其實我內心很驚奇「哇!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後續也因為有這樣的體認就不太願意再上此節目。 「節目定位」、「專業立場」和「觀眾認知」這三個層三個角色應各司其職:政論綜藝節目為求收視率高以獲得商業利益,節目本身既然為時事評論節目就應負起以正視聽的責任,否則就應該歸屬為綜藝節目給予大眾莞爾一笑即可;而來賓隨著曝光率與表現的效果,其知名度和通告費也相對逐漸水漲船高,畢竟沒有人願意與錢過不去,但提供精準無誤的專業立場卻是必須負起的基本責任;再者,觀眾以欣賞娛樂或吸收新知的心情,自己本身也必有建立基本能力和素養,總不能當出現「錯把馮京當馬涼」的情況時,不知質疑求證卻還信以為真。 如目前國際重要的資訊,非洲伊波拉(Ebola)病毒、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ISIL恐怖組織擴張等問題,雖然非個人研究領域,卻值得每日關注,但台灣廣大群眾卻似乎很少去關心。前些日子個人就某「○頭腦」知識性節目停播深感婉惜,以及台灣年輕人缺乏國防軍事常識,內心感觸亦即是如此。媒體新聞錯亂的現象,確實出現在我們周遭,值得我們務實地去深思,避免直接影響下一代。 本文原刊源自詳細請參閱:http://tw.on.cc/tw/bkn/cnt/commentary/20140817/bkntw-20140817000520446-0817_04411_001.html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