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文轉載】失能的國防部(備役海軍中將 李晧)
2014/01/09 10:30:51瀏覽1202|回應0|推薦2

失能的國防部

備役海軍中將

李 

2013年以來,國防部在國民的眼裏,究竟是盲腸一條,還是已因腫瘤纏繞顯示脆弱和失能的政府組織,此其中洪丘案也罷,募兵案也罷,甚至阿帕奇直升機或P3C反潛機該不該買?為什麼這麼貴?什麼時候才能安全的飛?這些甚囂塵上的問題,加上我們的國防戰略是否合宜?制空、制海、反登陸的場景究竟是時序,還是空間與水平距離的呈現?我們的假想敵除了中共,日本、菲律賓、越南究竟是否也是威脅源頭?東、南沙、釣魚台究竟是不是我們的國土?這些問題不僅窩囊了國防部在位的袞袞諸公,也使國軍部伍行列有口難言,悶殺了青陽之氣,這時如果翻閱國軍教戰總則第一條國軍使命,那更教人痛心疾首、怨恨難平,我們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事情總要有個解決的方案,形成除舊佈新的氛圍,然後聚氣成志,開創個教人認同服氣的景象。
可惜的是國防部上下,有人焦頭爛額,有時狼奔豕突,卻全不見章法,就像禁閉室作業規定甫告出爐,民間一片撻伐,作法立即改變,募不到兵一方面加薪,另方面儘可能放寬管束,甚至宣稱可以每日外宿,也就是說從此夜訓不必搞了,夜間任務必然也能少就少。這一連串臨事處置,參謀的辛苦在上級不指導,出事向下推的現實下,汗水、淚水就換來揶揄、責罰,甚至斷了前途;也就是說國防部以降,在社會上無法構思「認同」之策,對下則嚴刑峻罰,動則法辦,當官、士、兵覺得上級無知、無能,獎由上享、過由下擔,想讓國防武力如常山之蛇,或赴深谿、共患難,雖下愚也知其不可能。
其實國防部的問題,早在國防二法施行之初,就已肇禍端,國防部長按說應由文人出任,二法執行至今修了兩次以上,部長一職除了臨時過渡的蔡明憲以外,全由退役上將出任,是台灣文人特蹩腳?還是其中另有蹊竅?其實主因在參謀本部功能慘遭閹割,喪失了戰略思考與評估的職能,其下屬六個次長,每日但追逐部長意圖為能事,而國防部直屬的司、局,則根本不理會參謀本部,這種結構使部長成了全國軍唯一俱足生殺與奪的神主牌,他可以藉軍談、小軍談及公文系統,充分了解總統之政略,據以構思軍事戰略方案,並將需其他部會合作項目,透過國安會或行政院取得共識,但是一個部長每日要面對十五個以上的中將主管,和其他部會的協作,究竟有多少時間去關切敵情、部隊、戰備狀態,又能思考制空、制海兵略和救災防害,甚至還要負責首發開火的主導權。這個部長如果由單純的文人出任,其狼狽倉皇情態當可想見。
如果由退伍軍人擔任,表面上似乎駕輕就熟,但說白了,不就是脫下軍服的軍人,企業管理說「絕不要用你的工程時師去擔任企業的CEO」,主因就在知識、經驗的偏狹和生涯的包袱。可是當體制限制無以轉環時,退伍上將也就變成不得不的人選,下屬當然也力圖適應,不說長官不懂的事,不做長官不樂意的事,部長又掌這些少、中、上將的升、遷、調、補,犯顏直諫就不說了,睿智英明、聰聖慧明就不絕於耳,絕對權力將導致絕對腐敗,國防部還能?還願?還敢?思考嗎?還能有振奮人心、激盪士氣的士施政嗎?
這就是國防部為什麼失能的原因,要改善這種情形,必須從體制上深入思考,美國在雷根政府時代,經歷長時間研究、討論、辯論,甚至激烈對話,1986年「高尼法案」執行,強化了文職領軍的機能,也對聯參主席與參謀本部賦予應有的職能以及戰略思考、整合的空間,目前我們的國防體制是不是改思考其適應性、可行行和接受性等原素?尋求他山之石及已具備之經驗,思考精兵之餘,也精一下將?

級不指導,出事向下推的現實下,汗水、淚水就換來揶揄、責罰,甚至斷了前途;也就是說國防部以降,在社會上無法構思「認同」之策,對下則嚴刑峻罰,動則法辦,當官、士、兵覺得上級無知、無能,獎由上享、過由下擔,想讓國防武力如常山之蛇,或赴深谿、共患難,雖下愚也知其不可能。
其實國防部的問題,早在國防二法施行之初,就已肇禍端,國防部長按說應由文人出任,二法執行至今修了兩次以上,部長一職除了臨時過渡的蔡明憲以外,全由退役上將出任,是台灣文人特蹩腳?還是其中另有蹊竅?其實主因在參謀本部功能慘遭閹割,喪失了戰略思考與評估的職能,其下屬六個次長,每日但追逐部長意圖為能事,而國防部直屬的司、局,則根本不理會參謀本部,這種結構使部長成了全國軍唯一俱足生殺與奪的神主牌,他可以藉軍談、小軍談及公文系統,充分了解總統之政略,據以構思軍事戰略方案,並將需其他部會合作項目,透過國安會或行政院取得共識,但是一個部長每日要面對十五個以上的中將主管,和其他部會的協作,究竟有多少時間去關切敵情、部隊、戰備狀態,又能思考制空、制海兵略和救災防害,甚至還要負責首發開火的主導權。這個部長如果由單純的文人出任,其狼狽倉皇情態當可想見。
如果由退伍軍人擔任,表面上似乎駕輕就熟,但說白了,不就是脫下軍服的軍人,企業管理說「絕不要用你的工程時師去擔任企業的CEO」,主因就在知識、經驗的偏狹和生涯的包袱。可是當體制限制無以轉環時,退伍上將也就變成不得不的人選,下屬當然也力圖適應,不說長官不懂的事,不做長官不樂意的事,部長又掌這些少、中、上將的升、遷、調、補,犯顏直諫就不說了,睿智英明、聰聖慧明就不絕於耳,絕對權力將導致絕對腐敗,國防部還能?還願?還敢?思考嗎?還能有振奮人心、激盪士氣的士施政嗎?
這就是國防部為什麼失能的原因,要改善這種情形,必須從體制上深入思考,美國在雷根政府時代,經歷長時間研究、討論、辯論,甚至激烈對話,1986年「高尼法案」執行,強化了文職領軍的機能,也對聯參主席與參謀本部賦予應有的職能以及戰略思考、整合的空間,目前我們的國防體制是不是改思考其適應性、可行行和接受性等原素?尋求他山之石及已具備之經驗,思考精兵之餘,也精一下將?

 

請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lee.hao.3557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ptwjp7&aid=10454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