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文轉載】國防武力之價值(備役海軍中將李晧)
2013/12/30 20:42:48瀏覽577|回應0|推薦1

國防武力之價值

 

備役海軍中將

李晧

 

一個國家的前景,包涵著國家資源、財力、疆域、人民與素質,在政府的領導下,環伺威脅與挑戰,先確認國家目標,進而釐定國家戰略,然後軍事戰略才得以訂定,所以國防價值除了由軍閥治國或專制政體,其價值之認定,是由國防武裝力量和人民、社會互動的結果,其間建構的模式,因國情、民族性、文化諸多因素傳遞藩衍,但一切仍以達成國家目標為依歸,如果國防武力和國家目標需要,相去甚遠或讓人質疑,這不僅是軍人的悲哀,也是國家的危機,至於迫切與否,就要看威脅形勢和國防武力鈍弱情況而定。

我們國家自從1949年播遷來台,國際形勢或有變化,但是「實行三民主義、建設復興基地、早日反攻大陸、拯救大陸同胞」這個口號,在1987年以前,是不可以被質疑的,在那段歲月裏,我們延續也修正了俄式武裝部隊的建制,吸納了關東軍的動員體制,遞換了以美式裝備為主體戰力的建設,其總體目標在反攻大陸和確保復興基地安全。當時以號稱六十萬大軍(海、空軍各在五萬以下,餘為地面部隊)遂行國防,兵役採徵兵制,役期海、空軍及陸一特為三年,其他為二年,斯時社會賢達孰敢妄言,就算不送去綠島深造,也要請去愛國東⋯⋯路喝喝咖啡。

1987年解嚴以後,中國大陸由「共匪」變成了中共,又從中共變成了「中國」;我們也從簡稱「中國」的中華民國,變成了中華民國在台灣,國防目標從「反攻大陸」,變成了「制空、制海、反登陸」,六十萬大軍在「軍事事務革新」的大纛下,先經精實案兩階段裁減,又經歷精進案兩階段裁減,武裝部隊僅存27萬有餘,自馬總統2008年上台以後,又規劃「精粹案」,號稱解決徵兵役期太短問題,將募兵制取代徵兵制,然後將兵力刪減至20萬,未料軍裁了,兵卻募不到,於是國防部一方面宣示部隊達編率90%就可維持正常運作,另方面將每年召募人數由14000人改稱7000人就夠了,反正就是說「國王的新衣美麗大方,絕不是通體裸露」。

回溯國防戰略,1980年代至1990年代是國防戰略重要過渡期,我記得1982年起,海軍依據威脅分析,實施「固海演習兵棋推演」,次年又實施固海二號推演,確認反封鎖之船運管制和直、間接護航戰術,當時漢光演習前必有精實演習,先實推後勤可行性,再由漢光兵棋推演或實兵驗證,確認國軍防衛戰力,任何師級以上部隊,不符戰略指導,主官逕行奪職,當時演習氣氛肅殺,國軍還算有個章程。1990年以後中共國力日強,我們則因役期一縮再縮,加上二代兵力陸續成軍,再搭配社會上民意代表橫行,媒體活絡,於是批判、揶揄、醜化數見不鮮,國防單位於是「殺子求名,賣祖產求官」成為典型,軍事戰略上,自漢光18號演習以降,改採電腦兵棋推演,每次實際推演五天,行動限縮了反封鎖作戰、資電作戰(電腦無法模擬,只能狀況發佈後紙上作業),至於太空衛星似乎根本沒那玩意兒,根本無知於新制高點,晚近國防部所倡議之「不對稱作戰」和「網狀化作戰」竟連準則、教範都沒有,把防衛台灣僵化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就此而言,官兵誰能相信這些將領、制度?相對的情形以孫子兵法演繹,不正是「主無道、將無能、天地不得、法令隳敗、兵眾疲弱、賞罰失序、士卒難練」,這種情形想要部隊清明「為誰而戰、為何而戰」,豈不是痴人說夢?

這麼說,似乎我們的國防沒有希望了,其實當前從總統到部長、將領,不要再本位主義,把當前國家實體環境和國家目標搞清楚,仔細思考一下大陸帶來的那一套,還適不適用?海洋國家的特質是什麼?武裝部隊編組如何適應環境需要?國防預算的賦予機制是什麼?然後國軍的任務據以申明,不會動不動就五日亡台,除了嚇人、自醜以外,要官兵明白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以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為期許,藉以表彰國防價值,任誰也不會相信。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ptwjp7&aid=1025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