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化寶藏(2)
2013/02/17 08:00:47瀏覽133|回應0|推薦3

 文化寶藏(2)

《好臺灣》

語言、文字其實也跟著「人」在躲避災禍戰亂。


「臺灣話」,或稱「閩南話」,亦是「河洛話」延續下來的一支。
河洛語亦稱為「商漢語」或「古漢語」,相傳是在商朝時在黃河、洛水一帶人民所使用的語言。在五胡亂華後,為了要遠避戰禍而奔走江南生活的人群,才保留著未受「胡化」的古漢語。
這是原來在中原大陸所使用的語言。流傳下來的河洛語是「漢語民族的文化遺產」,對目前在古代詩、詞、經典之訓詁的研究上,仍有幫助。

歷經千年滄桑,一路南逃,許多「臺灣話」仍保留古語的音與意。
如「走」這一字在古語中為「跑」之意,臺語念「走」,其意便是「跑」,臺語「走路」一詞要翻譯成國語就寫成了「跑路」,「音」與「意」,其實都更符合語文上的感覺。

語言、文字隨著時代在演變。
統治者的作為對語言、文字的演變有極大的影響。

在「人擇」的演變下,最後便是最大當權者所使用的語文會變成主流,
反而原本「始祖」的語文會被時代所淹沒,成為旁支,甚至消失。

 

新舊之間,說不上誰一定好,誰又一定不好。

新的說舊的跟不上時代,如「龜」字,一筆一畫簡直在畫一隻龜。
舊的就說新的是在亂搞,京片子其實是「胡化」後的口音……

語言、文字隨著時代在演變,這是幾百年,甚至是幾千年的演變。
對短短數十年生命的人類來說,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第一接觸到的母語就是最好的!
由「人」自己來說什麼樣的語文是好是壞,或許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所謂的好壞,只在於所說的人出生在哪個地方,哪個時代而已。

只不過保留著原有的語文,才能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歷史的源頭。
源於黃河中原的河洛語流傳、演變來臺,卻淪落為「地方方言」!閩語甚至還被後來才「淪落」到臺灣來的炎黃子孫所丟棄、禁用過。

在文字方面,在「簡體中文字」成為世界中文的主流後,臺灣是否會成為「繁體中文字」最後的避風港?

而將來才又「統一」到臺灣來的炎黃子孫,是否會再一次地丟棄、禁用自己祖先使用過的文字?
同樣的歷史在臺灣輪迴著……

可以說好臺灣在語、文兩方面都保留承襲了中原文化的遺產。
以現今電腦化的觀點看……
臺灣還真是充分扮演了「資源回收筒」的好角色!

 

              

 

 

文化寶藏(3)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olcatcom&aid=730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