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滴滴收購ofo的傳言,收購ofo是假?扶持青桔是真
2018/10/19 10:42:26瀏覽191|回應0|推薦0

  

  滴滴程維心裏或許在滴血——兩年前入局共享單車,比騰訊阿裏都快,沒想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給ofo投的3.5億美元,換來的是僵持;雖說還有小藍、青桔,但輸血又能持續多久?

  滴滴收購ofo的傳言,又一次引發震動。

  10月9日晚間,一份疑似滴滴收購ofo的意向書被曝光,意向書顯示今年8月份滴滴擬以20億美金的估值收購ofo。其中條款頗為嚴苛——滴滴有權任命2名新董事會成員,並擁有對CEO等關鍵崗位的提名、任命乃至替換權。

  半小時內,滴滴迅速作出了反應,聲明否認該疑似意向書的真實性,而半年來一直忙於辟謠資金鏈緊張、被收購等傳聞的ofo,也再次熟練地予以否認。

  收購ofo是假?從事出行領域風險投資和盡調的金融機構分析師Jessica(化名)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分析,“這份(疑似)意向書很可能是真的,較為嚴苛的條款隻是為了體現強烈的收購意向。”

  “假設收購完成,ofo可以跟青桔合並,”她進一步分析,“現在看來反倒更像是滴滴故意透露風聲,為旗下的青桔造勢。”

  且將雙方言辭放一邊。兩份聲明背後,暗藏著滴滴和ofo不間斷的矛盾傳聞,以及雙方控製權沖突的不斷升級。缺錢到被供應商起訴、仍倔強談“獨立”的ofo,在商業談判中或處不利地位。

  但滴滴心裏或許也在滴血——兩年前就開始投資共享單車企業,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滴滴累計向ofo累計投資3.5億美元,卻換不來ofo如摩拜、哈囉的堅定站隊,不得不從頭培育自營品牌青桔,來換取共享單車市場的流量票。

  左手是“不夠聽話”的ofo,右手是分量不足的青桔,還有一個被復活但反響平平的小藍——雖說三枚棋子在手,但滴滴的籌碼還剩多少?

  收購ofo是假?

  在辟謠聲明中,ofo將“滴滴有意收購ofo”和“有股東企圖壓低價格對ofo進行惡意收購”兩個信息並列,言辭間火藥味甚濃;而滴滴則狀若無意地提及“從ofo2016年C輪至最近的E輪融資中,滴滴每輪均有參與,累計共投資3.5億美元”。

  兩份辟謠聲明。圖片來自網絡。

  而在被傳出的疑似意向書中,保密條款明文要求,“各方”應將本條款的內容和存在視為機密信息,文件隻用於評估ofo可能的投資或法律法規要求的情況,不得向除董事、雇員或專業顧問以外的任何人披露。作為當事方的ofo和滴滴否認了意向書的真實性,也自然並未提及保密條款。

  “涉及到收購、並購等敏感事件的意向合同都是保密的。有可能拿到意向書全本的一般隻有簽約雙方,而(疑似)意向書泄露,目前來看,對ofo沒有任何好處。”Jessica認為。

  “這份(疑似)意向書隻是意向性的,現行條款不具備法律效應,也沒有確定性可言,隨時都可能談不攏,”Jessica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分析道,“從(疑似)意向書看來,滴滴有條件改變ofo的控製權,加上管理層任命的決定權,可以說是對ofo實現了絕對控製。初步意向書確實可能會這樣寫,但一般沒人會接受。”

  她進一步補充,假如這些嚴苛的條款成立,滴滴將完全控製ofo,但文件畢竟隻是意向性的,“其中嚴苛的控製條款隻是為了表達自己強烈的收購意願,就好比我在向你買東西,我肯定先喊出最低價,最後一點點磨著往上加價”。

  被傳出的疑似收購意向書。圖片來自網絡。

  巧合的是,就在疑似意向書中標註的簽約時間——8月份,《中國經營報》報道,ofo涉及的收購談判已經接近尾聲,收購ofo的公司以滴滴為主,此外,滴滴還有意將投放市場的小黃車置換成自己的品牌青桔。

  早起趕了個晚集?

  事實上,對於共享單車行業,滴滴摩拳擦掌已久,入場最早卻一直沒有占得先機。

  2016年9月,滴滴首次投資ofo,比騰訊投資摩拜還早了一個月,而阿裏下註哈囉更是大半年之後的事情。“AT”(阿裏和騰訊)兩家都先後收獲了不錯的戰略投資回報——騰訊係美團在今年4月率先收購了摩拜,阿裏也早在6月就成為哈囉的第一大股東。

  唯獨滴滴,和ofo矛盾傳聞不斷,屢屢傳出關係越鬧越僵的消息。

  從2017年7月,滴滴派駐高管進入ofo市場部與財務部,到了年底,這三位高管“集體休假”,同時撤出的還有ofo團隊的多位核心員工。滴滴隻得成立自有品牌青桔單車,並將小藍單車納入出行產業鏈,其後雙方關係更是越來越尷尬。

  到了今年5月初,據鳳凰網援引知情人士稱,戴威在與滴滴CEO程維進行潛在收購方案的談判時,當場拒絕收購要約。在5月15日的ofo百人動員大會上,戴威將公司現狀比作“黑暗時刻”,並向員工表示“如果你們不想戰鬥到底,現在就可以離開公司”。

  據報道,ofo的五位聯合創始人每人都持有公司的一票否決權,但都歸戴威一人行使,控製欲和程維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名滴滴員工在接受采訪時評價兩家企業的創始人,“程維很軸,戴威比程維更軸。”

  大出行因其流量巨大早已成為AT的必爭之地,本就根植於出行土壤的滴滴更是希望從中分一杯羹,扶持全資控股的青桔是僅剩的優質選擇。

  實際上,在共享單車行業中,滴滴手中可選的棋子也並不多。

  雖然滴滴投資ofo的時機並無差錯——從投資的C輪融資開始,ofo就一直處於“錢荒”狀態,首次融資還未到位時,ofo創始人戴威就向滴滴借款500萬元,用於發放員工工資;之後很長一段時間,ofo屢屢被爆資金鏈緊張,賬面資金額度在多家媒體口中,從3.5億元到數億元之間來回波動。無奈的是,ofo並沒有“站隊”的意願,在摩拜被收購後戴威仍然高喊ofo絕不放棄獨立;當“阿裏係”增資哈囉時,被傳資金鏈緊張的ofo還在倔強辟謠。

  ofo融資歷程。圖片來源:企查查。

  另一方面,滴滴曾托管因資金鏈斷裂而宣告破產的小藍單車,看似令其起死回生,然而小藍在北上廣深等6個城市的投放量不過60萬輛,其中更有大量損壞車,倒閉前的月活躍用戶數更是僅為同期摩拜的十分之一。

  相比之下,扶植自營品牌青桔雖然代價更大,但至少可控。

  對青桔還能輸血多久?

  2018年1月25日,滴滴的共享單車業務青桔上線,計劃斥資數十億投放600萬臺共享單車,野心勃勃。同一時間,滴滴還開展了共享電動車、共享汽車業務,似乎是要趕上“一三五公裏出行解決方案”的時髦。運營共享電動車的業務部門內部代號為“黑馬”,隱含了極高的期望。

  但澆在滴滴頭上的第一桶冷水,是各大城市共享單車市場狀況。

  在一線城市,因為過於飽和,北上廣深等地已經叫停了共享單車的增量投放。3月17日,青桔在深圳投放2萬輛,當日即被叫停。3月下旬,滴滴先後在武漢、鄭州投放青桔單車,接連遭到當地執法部門的收繳和暫扣,出師不利再添傷。

  一線城市車滿為患,到了二三線城市,雖然政策寬容度更高,但青桔也有了強勁的競爭對手——“阿裏係”的哈囉。哈囉出行在獲得了阿裏係的支持後,借力支付寶,一躍成為行業頭部企業。

  據哈囉出行聯合創始人李開逐在9月中旬公開稱,按照螞蟻金服的出行監測數據,哈囉在整個共享單車行業占50%的騎行訂單量。而根據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數據,一年之前,哈囉還和小藍的月活躍用戶數相當,僅為頭部企業的十分之一。

  相比較而言,2018年1月開始投放的青桔仍處於發展初期,盡管依靠滴滴引流,並開展免押金騎行,但在下沈市場中,青桔單車的數量、使用率依然處於弱勢。

  滴滴的共享單車布局。

  如今,共享單車行業已經進入城鄉二元競爭時代,一線市場以摩拜、ofo為主,下沈市場以哈囉、青桔為主。一步單車CEO劉億舟曾在采訪中表示,小城市人工素質不高,騎行量要達到規模效應才能攤平運維成本。因此,三四線市場的爭奪主力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城市。但在下沈市場中,情急單目前青桔的投放城市主要集中在開封、南昌、成都、東莞、佛山等地,大多為人口密度較高的二三線城市。

  擺在後入場者青桔眼前的,還有更為嚴峻的競爭形勢——巨頭環伺,搶奪市場無異於虎口奪食。

  很快地,共享單車專利的“第一戰”就打響了。10月10日,摩拜向蘇州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四起專利侵權訴訟,稱滴滴及其全資子公司杭州青奇使用的智能鎖和座位升降技術侵害其專利權,並索賠800萬元經濟損失。該起訴訟案尚未判決,青桔方面隻能回應公司尊重知識產權,一切以法院的最終生效判決為準。而據新出行指數統計,摩拜和青桔的專利總數分別為337個和13個,而有關車鎖的專利總數分別為50個和6個,數量上差距巨大。

  而滴滴要扶持青桔,就不得不面對共享單車投放、運維的虧損黑洞,隻能依靠母公司滴滴輸血的青桔,在起跑線上就已經輸了“AT係”們一大截。

  自美團點評的招股書披露以來,共享單車的盈利泡沫就已幻滅——縱使摩拜有1000萬的日訂單量,在美團收購後的日均凈虧損依然高達1656萬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摩拜帶來的總虧損高達4.07億元,相當於美團在2017年全年虧損28億元的七分之一。

  滴滴的資金情況比之美團更不容樂觀,一個月前,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發布內部信稱,上半年滴滴虧損超過40億元,成立六年從未盈利。如今,滴滴又因為安全監管不足而無限期下線順風車業務,失去了年盈利達8億元的現金奶牛。深陷輿論危機自顧不暇的滴滴,是否有足量資金來支持青桔的發展,仍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無論前路多坎坷,滴滴在共享出行中的布局早已鋪開。原本缺乏存在感的青桔,在滴滴與ofo不斷傳出交惡的輿論中,越來越有知名度。

  然而,在母公司陷入輿論危機的大環境下,青桔的未來似乎仍然不樂觀。

  滴滴因順風車惡性事件頻發,而被屢屢質疑安全管控能力,在輿論一邊倒的指責下顯得有些分身乏術,一改往日狂飆突進的發展態勢。

  疑似意向書泄露之後,滴滴方面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透露,“目前公司主要精力都在安全上,沒有(在大出行上的)進一步戰略規劃。”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oco546&aid=118139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