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19 11:17:59瀏覽640|回應0|推薦10 | |
向美國表達台灣希望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是蔡英文和朱立倫相繼訪美的重要任務,很多人以為加入TPP是台灣有求於美方,但是從美方的立場看,台灣加入TPP何嘗不正是符合美國的戰略訴求?只不過對美國而言,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中,蔡英文和朱立倫最大的不同是,蔡英文手上缺少了一張兩岸牌,因此無法完全發揮台灣的戰略優勢以達到台灣的目的。 馬習會後,美國國務院立即以書面聲明表示,兩岸和平是美國關切的核心,任何能夠促進兩岸和平的作為都是符合美國的利益。而就如《紐約時報》的報導,馬習會的意義不僅是兩岸政府互信大幅度增加,也代表兩岸關係升級到新的階段。 在此正面肯定的背後,其實也隱藏了美國的憂慮。去年6月美國前國務卿、現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蕊在接受台灣雜誌專訪時,就特別提到:若台灣依賴中國大陸太深,會讓台灣變得更脆弱,失去經濟獨立會影響政治獨立自主;同樣的話,希拉蕊也曾對澳洲說過。 希拉蕊講的話當然是以美國的利益為出發點,惟此種傳統的關切目前正面臨挑戰,其一是中國大陸的崛起,越來越多國家和中國大陸建立更密切的關係,相形之下和美國的關係就被減弱;例如東協10國 (ASEAN),從2000年至2014年,大陸占ASEAN貿易的比重由5%升至15%,美國占ASEAN貿易比重反由17%降為 9%。 其次,在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已由單極或雙極強權轉為多極,許多國家漸由完全依賴美國走向多元外交,因此針對去年韓國因持續強化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而出現的「中國傾斜論」,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 今年11月3日表示:「認為與美國的重要關係和與中國的重要關係必須二選一的觀念是錯誤的」,換言之,渠亦認同其友邦可以同時發展與美國及中國大陸的關係。而反過來該問美國的是,當其友邦和中國大陸的關係越來越緊密時,美國是否願意也和其友邦發展更深一層的關係,而不是只會警告友邦不要太依賴中國大陸、放任友邦遠離。 對台灣來說,加入TPP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都相當重要,何者能夠先加入就應先行加入。但如果將二者作個比較,TPP占台灣貿易比重35%,RCEP占56%;TPP 12國平均關稅稅率4.2%,RCEP 16國則為7.1%;此外,RCEP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也高於TPP,故純粹就經貿角度言,加入RCEP對台灣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較大,台灣未必應把TPP擺在RCEP之前。 如果台灣先加入RCEP,進一步深化兩岸關係,固然符合美方利益,但是亦產生希拉蕊所憂心的現象。對此,最實際的作法即為協助台灣儘速加入TPP,提升與美國的「夥伴」關係。由此觀點,RECP在戰略層次扮演了催化美國協助台灣加入TPP的角色,而這,就是蔡英文對美國一直不敢提到、其手中缺少的一張關鍵牌。 有形的協定之外,台灣在美國和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中間亦具舉足輕重的地位。2005年5月美國《商業周刊》以「台灣為何重要(Why Taiwan Matters)作為封面故事,指出台灣是全球經濟的隱形中心,將美國此一廣大市場和數位動力廠與中國大陸龐大製造基地連結,在全球價值鏈,台灣是美國重要夥伴。如今,中國大陸已由世界工廠化身為世界市場,美國協助台灣加入TPP,提升台灣的競爭力,更有助台灣發揮將美國科技創新和中國大陸市場接軌的功能,對美國經貿利益具有實質重大意義。但是台灣此一戰略地位的優勢,一碰上兩岸議題,蔡英文就只能任其流逝。 綜上,在美、中、台三角關係,蔡英文只能全面傾美,而美國重視的,不僅於此,還有兩岸的和平穩定,這是蔡英文僅抱著美國所無法解決的難題。對於加入TPP,蔡英文只能一味央求美國協助,其他策略手段完全無法施展。反觀朱立倫,兩岸和RCEP都是手中的籌碼,到了美國可以談TPP,也可以大談RCEP,甚至可以談如何利用兩岸特殊關係創造美國在大陸市場的經貿利益,這就是在國際競局中,蔡英文手上短少一張兩岸牌、無法為台灣創造大格局的關鍵。(原文刊載於11月18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118000449-260109)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