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20 19:52:32瀏覽541|回應0|推薦13 | |
這個報紙如果不寫經濟有關的文章,或許還有人不會發現它就是個「竹苞堂」;一旦勉強擠出篇臧否經濟的「作文」,那可就漏了餡了。 這個報紙日前的社論〈兩岸經濟連環船的悲劇〉指稱:台灣經濟與中國形成連環船形態,一旦中國著火,勢必延燒到台灣。接著,這報紙就把形成連環船的責任又推到馬總統身上,它說:「在馬英九執政下,向中國傾斜的政策已將台灣經濟與中國綁在一起,形同邊陲與核心的依賴關係。這種經貿關係就像三國演義中的〝連環船〞。」、「中國經濟一旦起火燃燒,台灣必然遭受池魚之殃,與中國經濟一起焚毀沈沒。」、「台灣經濟只有掙脫中國鎖鏈,才能在怒海中求生。」 這篇社論最大的問題是搞不清楚「誰把兩岸綁成連環船?」。其實,就是民進黨執政時的扁政府!依照該社論的邏輯,最應該被痛批的不就是陳水扁?偏偏這家報紙等同是民進黨的側翼,能罵嗎?只好拿馬英九來當墊背。 1992-1999年我政府核准對大陸投資金額每年平均僅17.9億美元,到了民進黨執政,2000-2007年跳升到63億美元,增加了2.5倍。其次,台灣出口到大陸的金額占總出口比重,1999年僅17.2%,到了2007年,快速竄升至30.1%,大陸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另外,台灣所接外銷訂單交到海外生產的比重,亦從1999年的12.2%驟升到2007年的46.1%,其中90%以上是在大陸生產。從以上三個指標足以顯示,扁政府時代早就把兩岸連環船緊緊綑綁在一起,這經濟的「竹苞堂」竟然睜眼裝瞎?還要把責任推給馬政府?當扁政府把兩岸形成經濟連環船,正是中國大陸經濟快速崛起之時,因此扁政府雖把經濟搞得離離落落,卻還能吃香喝辣的,台灣的經濟表現仍能維持個門面,即使實質薪資已經幾近停滯。在2000-2007年間,大陸平均經濟年成長率達10.5%,出口平均成長率亦達26%,帶動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8年之間,台灣出口平均成長率16%,經濟成長尚能維持4.4%(1992-1999年為6.1%)。 但到了馬政府時代,遭遇美國金融危機、全球經濟海嘯,大陸經濟亦受衝擊,加上大陸產業崛起,馬政府只得在淒風苦雨中奮戰。在2008-2014年間,大陸平均經濟年成長率降至8.8%,出口成長大幅下跌至10.7%;此外,大陸本地企業占出口比重從42.9%上升到54.1%,代表大陸本地產業已逐漸取代外資企業的角色。在此情況下,台灣對大陸出口平均成長率掉到3.9%,經濟成長率也降為3.1%。 綜上,分析最近15年來台灣經濟和產業發展的軌跡,就是當初民進黨把兩岸綁成連環船,靠著大陸經濟的高速起飛,終能維持扁政府差強人意的經濟表現。輪到馬政府,卻是時運不濟,又是世界不景氣、大陸經濟從高速掉到中高速成長的新常態,又是大陸紅色供應鏈開始發揮替代效應,因此不僅替扁政府背上連環船的黑鍋,民進黨得了便宜還賣乖,還要將馬政府冠上傾中賣台的紅帽子,馬政府能說不衰呼? (原文刊載於8月20日東森新聞雲網站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820/552896.htm)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