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29 23:52:35瀏覽430|回應0|推薦0 | |
以下文稿為即將於1211在高師大舉行的讀經自學座談會,我們家所做的讀經家庭分享簡報文字稿。感恩十年來讀經路上,華山講堂的引導與快樂書院的相互提攜。 應許之地--我們的秘密花園 九月的一個夜裡,我和兩個孩子說,如果要向別人談談我們的讀經班,你們會說些什麼?那個晚上我們七嘴八舌的想法,就成了這一份簡報的底稿。快樂讀經班之於我們家,就像是一個成就夢想編織希望的園地,所以我們把它叫做「應許之地」!這裡記錄了我們家成長的軌跡,像是我們家的後院,一個秘密花園。 我們在讀經班寫歷史 民國84年,我們家加入快樂讀經班,那時景議四歲,景文兩歲。當時我們家剛從美國回來(其實也正是對傳統文化極為思慕的時刻),景文還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小不點,總是跟進跟出的在讀經班裡混吃混喝。我們秉持著自主學習的想法,不曾強迫她和大哥哥大姊姊們上桌讀經,但是在讀經氛圍的催化下,大約在快三歲的時候,有一天,她突然要求要上桌一起讀經,從此,她便不曾在讀經中退縮缺席。 讀經班也在慶章夫婦的堅持下,愈走愈穩健,87年讀經月刊出版,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藉著月刊,寫下我們的期許,記錄孩子成長活動的軌跡。為了激勵孩子們長久讀經,檢視他們讀經的成果,我們自發辦理了第一屆的逸園社區讀經小狀元會考(至今已辦理了六屆)。後來,在89年,鄭爸爸經大人、小朋友票選成為第三任讀經班校長,全家與有榮焉,也更積極參與讀經班的各項活動,寫下許多生命中的第一次,在孩子的成長中刻畫了美好的回憶。 生命中的第一次 這些活動,是最令我孩子印象深刻的代表活動,我常常覺得,因為讀經班,我的孩子童年比別人精采。也因為這些活動的設計,讓讀經班的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從此成為密不可分的共同體。 例如:讀經班到馬來西亞出國訪問;每年固定舉行的秋季大露營(其中僅在九二一那年因為賑災,大家捐出了帳篷、睡袋而停止了一次);暑假時,我們辦理四至五天的夏季大旅行,讓孩子接近大自然,浩浩蕩蕩的車隊,每次總有近十個家庭參與;成立了快樂書院之後,舉辦寒假藝文成長營…… 每次露營或辦理活動時,我們常有以親子型態呈現的表演,我們家最富盛名的表演活動便是「快樂玉玲瓏」,當時由我和兒子景議擔綱演出(第一代的演出者),女兒和包子(現任謝校長的兒子)擔任伴舞。另外在陳校長(第四任校長)秉承「立功、立德、立言」理念的堅持下,孩子們開始在快樂月刊及現在的季刊上固定發表文章,後來更在謝校長的努力下,架設了快樂書院的網站。 這些我們共同參與過的點點滴滴都成了我們全家成長的養份,豐富了我們的生命。 快樂精神 如果認真分析起「快樂精神」,我們把它歸類為三項:快樂學習的花園、自我實現的舞台、真情相約的所在。 快樂學習的花園 培養關鍵能力 快樂讀經班的班名是由小朋友票選出來的,在大人期許快樂學習,小朋友感受快樂學習的心情中脫穎而出。幾年來快樂的父母們透過無數次的正式與非正式的溝通,希望營造一個讓小朋友快樂學習的園地。我們彼此提醒鼓勵,孩子們面對未來的世界競爭,必須培養關鍵能力,包括獨立自主、批判思考、主動學習、自我管理、忍受挫折、人際溝通等等。在快樂讀經班裡,我們努力朝向這些目標,希望在日用倫常間,提醒小朋友實踐經典的價值。例如讀經班辦理露營、旅行等活動時,大人們總是刻意創造混齡的學習情境,包含住宿用餐,讓大孩子帶領小孩子,培養獨立自主與領導能力,並建立自我管理的模式,也讓孩子在參與過程中主動學習並提昇人際溝通能力,藉此也培養出挫折忍受力,小孩子不會在挫折中就想投奔大人的懷抱;此外,讀經班也藉由兒童讀書會與少年讀書會來鼓勵孩子勇於表達自我想法,理性溝通與思辨,擁有批判思考能力。 建立共同記憶:織情感的繩索、豐富生命的源頭 織情感的繩索-- 共同的記憶 是一條隱形的繩索 繫你漂泊的船 於倦航的港灣 在天空悠遊的流雲 於是 知道風的方向 我們常想,父母能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在這個日益疏離的社會,給他們織一個相互扶攜的情感支持網,這個網絡會讓他們在成長的路途上不致過於孤單,當他們面臨人生挫敗時,知道總有一個地方可以容納他的疲憊、解放他的不安,給他再出發的勇氣。我們希望孩子自在的像流雲,又同時知道正確的方向。 我一直記得有一次,我們家有事在週五的讀經中缺席,從台北返家的時候,已經晚上九點了。球球吵著要回到讀經班,我們告訴她,即使到達,恐怕讀經都結束了,她卻堅持的說:「我好久沒看到小萱姊姊了(其實不過一個禮拜),讓我去看她一下下就好!」我訝異於她和姊姊的情感,卻為了她可以有許多能彼此談心的姊妹而替她感到幸福。從小,在幾個姊姊的提攜下,我的女兒穩健的成長,這都得感謝讀經班這塊園地,提供他們成長的養份,豐富他們生命的源頭。 所有的孩子都是我們的孩子 也因此,讀經班的父母,把所有孩子都當做我們的孩子。我們常想,如果我們的孩子很好,但整個的大環境不好,我們的孩子只會更辛苦,所以我們希望讓所有的孩子都更好,這是我們的深切而真誠的期望。 曾經我們也面臨體制與夢想的拔河,在雙薪家庭中,失去傳統社會雞犬相聞的共同力量來教育孩子,會讓教育有一些盲點。我們期望有一個教育園地,可以容納我們的理想,在體制內既尋求不得,我們就創造一個來補體制的不足,這就是快樂精神的發揚。我們要讓孩子從混齡的學習中去培養出適應真實社會的能力。 在快樂讀經班,我們容許孩子有不同的聲音,啟發他們認清自己,也要求他們學習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生活是一部大書,它提供孩子從中學習的營養,我們不能為孩子建造一個無菌的溫室,終究他們要回歸社會大體的懷抱,我們能做的是建設他們的能力,裝備他們的能量,讓他們有足夠的動能出發。憑藉一對父母微薄的力量是不夠的,如果有一群父母一起來教育孩子,可以讓他的明天更美好。如果在前人的經典中汲取智慧來教養孩子,可以讓他更茁壯。 自我實現的舞臺 生命是一趟發現之旅,我們因為孩子的到來,而重新發現生命的驚奇。古人說:「沒有先學養子而後嫁人者。」當我們成為父母的那一刻,愛的旅程便同時展開。 在文姿家的牆上有一段話:「不論孩子多小,都像大人一般尊重他,不論孩子多大,都像小孩一般疼愛他。」這段話常提醒我在教養孩子的路上,不要忘了初心。孩子的生命,我們不能替他寫劇本,但是我們可以為他們搭建自我實現的舞台。 如果把孩子的人生看作一幅巨大的拼圖,失去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成長便像是缺了一角的拼圖。那像是心愛的金庸小說,缺了其中的一集,你再也想不起,楊過和小龍女在絕情谷中的相知相惜。那成了一個無法弭平的遺憾。所以父母不該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席,因為我們的陪伴與參與,是孩子最大的支持力。從「心」學習做父母,在尊重與疼愛,引導與聆聽中,學習陪伴孩子成長。也要在適當的時候學著放手,他才會步履穩健的去尋求自我的實現。 孩子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本身的企盼 經你而生,卻非從你而來 與你同住,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 是你的愛 而非你的思想 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世界 即使你在夢中也無法探訪 歲月無法倒流,生命不會停滯於昨日 你們是弓,而孩子是身上射出的箭 你將彎曲自己,希望箭射得又快又遠…… ~紀伯倫--先知 這段話是我極喜歡的一段話。中國的父母常把孩子視為自己的私產,以為可以將自己的人生複製在孩子身上,或者期許孩子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在這個新世紀,我們也許更該提醒彼此,孩子是社會的資產,他們在生命中與我們有一段交集,我們努力成為那把弓,讓他們可以認真的做他自己。 真情相約的所在 快樂父母的真誠相待,讓我們的家不再是一座孤島。我常深自慶幸,加入快樂讀經班,讓我多了好多兄弟姊妹。這個大家庭,也曾快樂歡唱,也曾大聲爭執,唯一不變的是我們的真心。常常,我們徹夜論辯到欲罷不能,為的無非都是讓彼此更好,生活上面臨重大抉擇時,伙伴們也總是無私的提供想法與支持。 慶章文姿一家曾經暫居德國近六個月,在那段時間,快樂讀經班依舊每個禮拜五在文姿家中不間斷的讀經,弦歌不輟。如果不是足夠的信任感支撐彼此,在地球兩端的我們又如何牽繫真情? 十年來,我們家早已養成習慣,所有的快樂悲傷,都在讀經班找到宣洩的出口。記得陳校長一直強調,快樂讀經班的願景是里仁為美,我們正在讀經班中實踐孔子所謂:「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的核心價值。 有一首歌叫「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我真正想說的是,「其實我懂你的心」,因為我們無非在共同努力創建一個可以相知相惜的所在。 讓我俯首感謝所有星球的相助 我們在孤獨中相互取暖 燭火是微弱的 因為相信熱情 我們溫柔的匯聚成燈河 在不斷下墜的宇宙 舉起希望的火 是的,在世情淡薄的社會,我總是可以在快樂讀經班找到那股舉起希望的力量,我們彼此相遇,互相取暖,相濡以沫,兩忘於江湖。 結語 當時間經過 意義會留下來 浪水拭去沙灘上的腳印 卻無礙於有人繼續在沙灘上留下腳印 我們是一群快樂的傻子,期待著這個世界因為我們傻傻的熱情,有一些微弱的改變。 全文完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