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10/03 13:20:30瀏覽42|回應0|推薦0 | |
中醫的理論以及思維貫穿一個“平”字,平則安達,不平則疾發。寶寶的肝火旺,除了可以通過飲食調理之外,家長也可通過按摩引導,幫助寶寶將肝火之邪排出體外。 步驟一補脾經 1.脾土穴(又名脾經,脾穴) (1)部位:在拇指橈側緣(赤白肉際處)從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是穴(圖1)或拇指螺紋麵點點狀是穴。 (2)操作:補法 補法: (1)將幼兒拇指屈曲,從指尖向指根方向(向心性以下同)推5分鐘。(施行補法時,幼兒拇指伸直向上推示可)。 (2)旋推幼兒拇指螺紋面5分鐘。 (3)功用:可促使肝火外洩,內毒外發;同時可補虛扶弱,健脾進食。 步驟二清心經 1.心火穴(又名心經,心穴) (1)部位:中指掌面從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狀是穴或中指螺紋面成點狀是穴或中指末節橫紋正中成點狀是穴。 (2)操作:瀉法 瀉法從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5分鐘。 (3)功用:清心肝之火,鎮驚安神,清熱涼血。 步驟三推三關 1.三關穴(又名大三關,上三關) (1)部位:前臂橈側緣,即以拇指根部,經列缺至曲池,成一直線是穴。 (2)操作:推法 推法從拇指根至曲池單方向直推5分鐘。 (3)功用:引內熱外發,熏蒸汗出。 步驟四逆時針摩腹 (1)部位:整個腹腹體表部位。該部不是穴位而是部位。 (2)操作:摩法 摩法用全手掌施摩滿腹或繞臍左右來回施摩之10分鐘。 (3)功用:順氣和血,滋補胃腸 步驟五捏脊 (1)部位:即為脊柱骨,大椎穴至命門血棘突下凹中或龜尾穴,成一直線狀是穴。 (2)操作:捏脊 捏脊從龜尾開始自下而上至大椎穴7遍 (3)功用:瀉火退熱,定經活絡 http://www.lzyysw.com/yangsheng/detail/8699 來源:老中醫養生網 http://www.lzyysw.com/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