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前的三思八問
開錯刀時有所聞,不管醫師替你安排任何手術,你都要學會「問清楚」,醫師則必須「說明白」;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手術,千萬不要做。
「三思八問」能幫助你做好是否接受手術的周全考慮;至於麻醉問題與手術部位等細節,更要詳加確認。
亞東紀念醫院關於降低術前準備不完整率的研究指出,手術是一種具有侵入性、高危險性的治療,從術前準備到手術結束,每個步驟都必須嚴謹而確實,才能確保病患的安全。
該院以查檢、開放的問卷方式做前測收集資料,調查民國九十二年底至九十三年初的手術情形,結果發現手術前準備的不完整率達二?二%。
該項調查並發現,術前準備不完整的項目包括以下各項:
※沒有手術同意書。
※X光片等影像資料不全。
※病人手圈沒戴上。
※舊病歷沒準備。
※飾品╱假牙╱附屬物品沒有摘除。
※沒有讓病患禁食。
※沒有檢驗報告等。
醫療有所謂的不確定性,其中手術治療更是直接影響到病患自身的健康安全。
不管醫師替你安排任何手術,你都應該學會「問清楚」,醫師則有必要「說明白」。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手術,千萬不要做。
國人的就醫行為長期處於「被動」,只是聽醫師說,卻不懂得詢問醫師、也不懂得如何詢問。切記,一個不變的道理就是:「人必自重而後人重之。」
也就是先學會看重自己的健康狀況,醫師才會更重視你的健康問題。
面對接受手術的考量時,醫改會提供了下列「三思而後行?八問而後動」的方式,供患者參考:
一思:關於手術決定,你應該瞭解……
一問:我為什麼需要動手術?
1.可以減輕或避免現在的疼痛嗎?
2.動這次手術可以治好我的病嗎?
3.可以減少問題的症狀或改善某些身體功能嗎?
4.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不能做」這個手術?
5.接受這個手術的好處是什麼?這個好處可以持續多久?
二問:如果我不動手術會怎樣?
1.會有立即的危險嗎?
2.狀況會更糟嗎?
3.問題有可能自然消失嗎?
三問:有沒有其他的治療選擇?
1.除了手術之外還有其他的治療方式嗎?
2.這些方式對我來說,各有哪些優缺點?
3.如果有其他治療方式,為什麼選擇手術而不是選擇其他方式?
選擇開刀是否符合世界標準流程?
4.能不能再觀察一段時間,再決定要不要動手術?
二思:關於手術本身,你應該瞭解……
四問:我需要哪一種類型的手術?有哪些可能的併發症?
1.這個手術通常是用於哪一種情況下,治療哪種病症?
2.手術的流程大概是怎麼樣?
3.哪些部位會被切除?範圍多大?切除後對我的身體功能會有什麼影響?
4.接受這個手術的併發症是什麼?發生機率有多高?
5.萬一發生這些併發症時,是否容易處理?
醫師做了哪些準備以應付萬一的狀況?
五問:我需要哪一種類型的麻醉?有沒有專業的麻醉醫師全程照護?
1.我是要局部(腰椎)麻醉還是全身麻醉?為什麼要採取這種類型的麻醉?
2.有沒有專業的麻醉醫師全程照護?麻醉有什麼副作用嗎?
3.對於麻醉可能發生的風險,醫師做了哪些準備以應付萬一的狀況?
4.我是不是已將自己曾發生的過敏反應和用藥情形
(含草藥的使用)告知麻醉醫師?
六問:誰會執行這項手術?他的資歷怎麼樣?
1.為我動手術的是哪一位醫師?
2.他的資歷怎麼樣?對這個手術是不是很熟悉?
3.醫院的環境、設備、團隊(例如:恢復室有沒有合格醫事人員
監看病人手術後的狀況)情形如何?
三思:關於動完手術之後的情形,你應該瞭解……
七問:手術後多久,我才可以回復正常的作息?
1.我的手術是不是屬於門診手術?
2.如果不是,我需要何時到達醫院?需要住在醫院多久?
3.動完手術後,我會有怎樣的感覺?
4.頭幾天、幾週內和數月後,我可以恢復到什麼程度?
5.我何時可以回復正常的作息並開始工作?
6.回家之後需要哪些補給品、設備和任何其他的協助嗎?
八問:我對於這個手術還有哪些疑問?
1.是不是已向主治和執刀醫師明確表達絕不接受的治療方式?
2.上述所有的問題及回答可不可以文字化?
3.如果在完成以上程式後,仍然不確定是否要動手術,
建議你可以諮詢其他醫師。
進一步的建議
手術之前一定要瞭解手術的必要性、
危險性以及手術之後的注意事項與可能情況。
你可以上網查詢比較各醫院、衛生局的疾病與治療方法介紹,或到圖書館找尋相關資訊。對你的疾病和治療方式多一分瞭解,你的健康就多一分保障。
麻醉問題多
「麻醉師」不等於「麻醉醫師」
在開刀之前,醫院應該要安排麻醉醫師、開刀醫師來向病患解釋手術內容。
通常醫院的開刀醫師會露面做些說明,但麻醉醫師則不一定會出現,此時患者可以要求醫院安排麻醉醫師來說明此次開刀將採取何種麻醉方式,就像前面提出的「第五問」,仔細地進行詢問。
根據美國醫療保險中的醫療糾紛或疏失紀錄來看,麻醉科也是排行前三名的科別,但很多病患卻從開刀到出院,從來都沒見過麻醉醫師。要求醫院安排麻醉醫師說明的另一個重要性是,國內現今仍存在著由麻醉護士來執行麻醉醫師工作的情況,相對增加了手術的危險性。
北城醫院之所以發生打錯針事件,是因為將用來麻醉的肌肉鬆弛劑放在專門冰存疫苗的冰櫃;而在事件之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麻醉科主任陳坤堡,曾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指出,該院一再強調該麻醉人員是領有執照的麻醉師,其實是嚴重誤導了國人對於麻醉醫療的認知。
事實上,國內醫療專業領域只有麻醉專科醫師是被衛生署所承認,而領有正式合格執照的。
國內並未有所謂麻醉師執照的制度,但是某些醫院為了賺取更多利潤,聘請麻醉護士執行麻醉醫療行為,卻對外宣稱聘有麻醉師,使病人誤以為是麻醉專科醫師,這已經牽涉到密醫與詐欺行為,嚴重損害病人的權益。
由於國內的麻醉醫師,一定不會自稱是麻醉師,在這需要病人自求多福的年代,如果有醫院的醫師告訴你,他們聘有麻醉師,這幾乎可以百分之百肯定不是麻醉醫師,請你要多多保重。
那麼,為何會有所謂的麻醉師合格證書呢?陳坤堡指出,真實的情況是,某些醫院為了輔助麻醉醫師照顧病人的需要,會招收一些專科或護校畢業的護士,教授他們一些麻醉的基本概念與技術,使其能與麻醉醫師合作處理病人。
通常在累積一年經驗之後,這家醫院就可能發給該護士麻醉訓練的證明,但這種證明並非能力與學識的證明,充其量只是證明其經歷罷了。
至於某些護士擅自獨立執行的麻醉醫療行為,正如同以往門診醫師旁的助手,看久了醫師的處理方法,就偷偷當起密醫看起感冒來一樣;雖然在醫療法實施後,這種門診密醫已經大大減少,然而,在不為人知的開刀房、風險不小的麻醉業務中,麻醉密醫的現象還是層出不窮。
確定再確定
一、確定醫師沒弄錯手術對像
在手術前,醫改會所建議的「三思八問」,你可以按表操課,
但還有一點必須在手術前做到的是:「詢問醫師,你的手術對像叫什麼名字?」
不要以為這是很愚蠢的問題,其實非常重要,
很多醫療疏失都是由搞錯病患開錯刀所引起;
臨床上就曾經發生過甲病人罹患盲腸炎,卻被誤以為是乙病人的胃出血,而開錯部位的狀況。
二、在手術部位先做記號
另外,為避免開錯刀的醫療疏失發生,美國骨科醫學會在前年的大會中就提出建議,在幫患者開刀前,最好將開刀的患肢做記號,以免左腳開成右腳。
開錯腳的情況並非笑話,臨床確實有這類案例,
甚至還有些胸腔手術也會開錯部位。因此,手術前再三確認,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疏失所導致的傷害。
美國骨科醫學會甚至透過傳播媒體的力量,呼籲大眾重視這個動作,
由病患去教育醫師,養成開刀前做記號的習慣。
台大醫院骨科部就採行了美國骨科醫學會的建議,在開刀之前請病患在患肢上簽名,避免醫師開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