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4/21 03:33:13瀏覽500|回應1|推薦2 | |
馬政府善長厚黑學? 今早讀了世界日報的社論,真是感慨萬千!當所有人民都看到馬政府的問題時,馬政府似乎還渾然不知,而這一連串脫軌演出,民眾怒吼的聲音,難道馬英九看不到、聽不到嗎? 這篇社論的第三點寫的真好,在選前許多華僑放下工作,自掏腰包購買機票回台投票,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支持國民黨與馬英九,但是現在呢?華僑依舊自費組團回國參加總統就職典禮,卻被拒之千里,讓外界的不免懷疑,難道華僑在馬政府的心裡就好像衛生紙一樣,用過就丟? 很不幸,我就是馬政府用過就丟的華僑中的一份子。三月時,放下老公、孩子飛回台灣投票,在選後第二天就趕回溫哥華,在選舉當晚,老公在溫哥華徹夜未眠,守著電視等待選舉結果,當馬英九當選剎那,老公流下了勝利的眼淚,還一一打電話向台灣的親朋好友道賀,這些身在海外國人的心情,馬英九你懂嗎? 明天老公要回台灣,他說,他錯過了投票,不要錯過了總統就職典禮,他要感受舉國歡騰的氣氛,原因無他,只因他有一顆愛台灣的心,但是馬政府一連串荒腔走板的演出,我想我們只是剃頭擔子一頭熱。 因為所有的政客都是一樣的。 世界日報社論 馬英九沒有做得圓滿的三件事 【社論】「高興,一個晚上就好」,這是馬英九的名言。可是,觀乎台北政壇最近發生的三件事,讓人覺得馬英九和國民黨都還沒有從狂勝的「高興」中真正清醒過來,所以做得不夠圓滿。本乎愛之深、責之切的善意,我們願提醒幾句不中聽的諍言。
馬英九獲得壓倒性勝利,終結了台獨政權,海內外真是如大旱之望雲霓,希望新政府展開新作風,用正人,行新政,重開國運,與民更始。 可是,府院人事安排,遲未揭曉,以至新聞「報派」,市井流言,撲朔迷離,當然也免不了有心人側面放話,散布似真似幻的消息。民間懷疑,難道馬團隊事前竟沒有提綱挈領的人事規劃?為何府院高層五個職位好幾個星期都不能定案?新聞界使用「關係牌」、「口袋裡的人」、「論功行賞」、甚至「坐地分贓」等詞句,不僅對馬英九的道德形象是大大貶損,對新團隊的治國能力也引人懷疑,如果離不開爭權卡位,老百姓很快就會看穿。 詹啟賢「俗緣已了」,退出政壇,投入慈濟功德會的工作,這是他個人的選擇。在民主社會中,人才原不必集中在政府,醫道專精的詹啟賢,在慈濟將會有更大的空間展布長才。不過,從政府角度看,留不住人才總是一個缺憾,詹的臨別聲明,對當今官場大有「清涼劑」的味道。 第二件事是所謂遷建總統府,這本來只是一項書生議論,但被說成「煞有介事」,大招民間反感。當前要拚經濟,改善國計民生,千頭萬緒,新政府急切要作的事,排出一百件也輪不到遷建總統府。馬英九應該當機立斷,「此議可供參考,但非當前急務」,立馬予以澄清。關渡一帶想炒地皮的人,也就不必浮想翩翩了。 馬英九必須記住,他已不是台北市長,不是總統候選人,而是就要上任的總統。像遷建總統府這樣大的題目,不應隨口應答,人云亦云! 第三件事與海外華僑有關,舊金山中華總會館16日聲明,至今尚未收到台北官方的邀請,所以該會組團返台祝賀觀禮的行動暫停。台北方面馬上說明這是誤會,對僑胞僑團萬分熱烈歡迎。不過因為五二O總統就職大典,不是在總統府前廣場,而改在小巨蛋會場舉行,該地最多只能容納一萬零五百人,為了妥善分配席次,所以有先要報名的規定。說來這是技術層次的枝節,馬英九本人事前未必知道。但「僑情不滿」這筆帳當然記在他的頭上。 大選獲勝「是全民的勝利」;每位投了票的人都是功臣。先前舉辦造勢大會和歡迎回國投票時,並沒有甚麼「先報名,後排位」的規定,難道說一朝勝選,就改了面目,換了心情嗎? 據說是馬英九有意低調處理,但新總統就職大典不光是他個人的事。 海內海外千千萬萬人都希望在五二O那一天躬親參與這改變歷史的光榮時刻。先前造勢大會惟恐別人不去參加,到了投票那一天更惟恐有人不去投票,怎麼到了祝賀就職的場合,反而要拒人於千里之外呢? 「低調處理」之說,縱然有愛民節用之至意,卻不符合萬眾歸心、薄海騰歡的願望。別的事無妨低調,今年的總統就職還是應隆重盛大舉行。 海外僑胞專程回國,並不要求甚麼特殊禮遇,只要讓大家有機會表達愛祖國、敬元首的心意,就已心滿意足,別無他求。 馬英九一個月後便將正式就職,千鈞重擔擺在他的肩頭。感恩與謙卑的態度是很好的,但作為國家領導人,更需要沉著、堅定、宏毅、開朗,既要高瞻遠矚,更要謹言慎行。 2008-04-20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