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 與 死
2009/09/10 08:30:27瀏覽33|回應0|推薦0

 

             

 

作者:林宜靜/200212 

 

 

        當人們意會到他終將會失去最鍾愛的資產──『精神(psyche)或靈魂(soul)』時,哲學或心理學的探討於焉產生。古人對於死亡的定義有相當一致看法:死亡意味著將『靈魂』的那一部份帶離軀體,希臘字psyche大半是指「離開身體的那一部份」。

 

 

 

        大眾心理學對死亡的定義(引自劉震鐘、鄧博仁譯,1996):

「死亡是生命的一種表現方式、是生命的另一面、是生命極致的實現、是人生一切應然但未然之事。」

    並且提及死亡具有兩項正面價值:「(1)死亡本身是個實體 ,並非單純生命結束。 (2)死亡與生命可以連結形成完整實體。」

 

 

 

        古人對死亡的定義,當靈魂離開軀體不再回歸軀體就是死亡。那麼軀體的死亡就不代表一切結束,接著靈魂的走向,可能就是另一種生命型態的開始。只是今日科學儀器無法追蹤,但是相關宗教或前世今生的書籍探討確有這一結論。他們相信人的生命就是來接受生活考驗與成長的,當考驗合格時,類同的考驗就不再是問題,若考驗不合格則終其一生、甚至來生仍要面對相同問題考驗,這就是輪迴的意義。從這一角度來看生命,生命是有其任務性的,生命的任務就是欣喜的來接受生命中任何考驗。

 

 

 

        許多人避諱談死亡,因此當真正面臨死亡時,常變得焦慮及不知所措,這種面對死亡態度,在人類社會相互學習的因素下代代相傳。以致人們對死亡的感覺總是負面的。畢竟,死亡是每一生物體最終都要面臨的一件大事,既是生命的一種型態,就更要正視這一問題。

 

 

 

      而奧修對死亡的看法,整理如下(整理自謙達那譯,1994):

 

       1.沒有一個死是真正的死,因為每一個死都打開一扇新的門,它是一個開始。

       2.生命是無止境的,永遠都會有一個新的開始、一個復活。

       3.我們一直被教導死亡是反對生命的、是生命的終點,我們因此而變得無法放鬆、無法放得開來。如果你對死亡無法處於放開來的狀態,那麼你在你的生命中將會保持緊張,因為死亡跟生命並不是分開的。

       4.除非你接受死亡,否則你將保持只是一半、只是一部份,你將保持偏頗。

當你同時也接受死亡時,你才會變平衡,那麼一切就被接受了───白天和晚上、夏天和冬天、光和黑暗、全部都被接受。當兩者都被接受,當生命的兩極都被接受,你就得到了平衡,你就會變得很鎮靜,你就會很完整。

 

 

 

      當生與死能豁然的接受,那麼生命就是一種平衡,是一種輕鬆,沒有什麼掛礙的!就如佛法般若的精神,是也,非也,一也!

 

  

壹、父親的病苦

 

2001/12

 

 

 

2000年,父親於被醫生宣判得到肝癌,從此死亡的陰影不只威脅著他,家屬也隨時面臨失親的焦慮。但是大家似乎不願去觸及任何死亡的探討,久之死亡陰影卻成為每一人內心沉重負擔,因為誰也不知後續會怎樣,只好一切盡人事聽天命了。

 

 

 

    父親因為身體病弱,在2000年至2001年,好幾次我見到父親因進行肝臟酸塞、酒精療法後,身體變得更虛脫,極其疼痛之餘,數次有求死的想法,人也變得疏隔沉寂。在手術後的復原期,家屬雖極其謹慎的照顧仍很難見到好轉。無意求生的延續,只有演變出更薄弱的抵抗力,不經意就感冒發燒,慌得家人不知如何是好!幸好父親有一個信念「生命是父母給予的,不可輕易自殺。」因此不管再怎麼痛苦寧可任其苦痛,也不做傻事。

 

 

 

    看到這一幕,我多麼希望年近70的父親能輕鬆愉悅的度過他的晚年,即使身體有病痛,但是焦慮掙扎應可免除,可以尊嚴的活著、尊嚴的走完一生。心想我受過11年的精神分析訓練、催眠訓練、氣功訓練、佛法訓練,除了醫療外我應該有能力去協助他的。但是我必須要去突破第一件事,就是請他相信我,接受我的處理方式。

 

 

 

從父親被醫生宣判得到肝癌到第一次接受酸塞治療期間約有兩個月,剛開始父親試圖以他所習過的禪坐及同門師兄弟的念力來改善病情,但是最終還是很難突破瓶頸,還是全身疼痛,心情常隨之消沈壞到極點!(幾年後,我才從經驗中瞭解原因,靈魂跟著人體接受手術治療後,因為受到麻醉劑及藥物影響,會消沈於潛意識空間,使當事人無法回復原來禪坐或練功狀態。這種落差會加速當事人的失落感。因此,協助病者的策略就是先引導放鬆釋放積存體內的藥物及救回其靈魂。)

 

 

 

當時,我見到父親求遍各種處理方式仍病痛無解的情境,心想催眠處理或許能協助他放鬆與轉動死之本能成為生之本能,於是開門見山的跟他說:「我多麼希望您能嘗試我們的治療方式……但是必須先從信賴我開始,療效才有可能產生。」父親終於點頭了!

 

 

 

    幾次當我察覺到父親有想死的念頭時,我會主動問他:「你是否有不想活的念頭!?」當父親深沉的想法被觸及時,沉寂已久的心瞬間開始進入活動狀態,當下我常會乘勝追擊去刺激他的求生意志,令他吐出心理的痛楚或不滿,而後再與他共同討論他的心理狀態,從討論中產生正向意義及生命責任,經常在討論過後他的心理與生理會產生正向發展,病情的復原也比較快。

 

 

 

    在這幾年中,我常利用下列策略協助父親改善狀況:

 

一、催眠、禪與鬆弛訓練協助父親將侵蝕的藥物能量由生理系統釋放出來,可以減輕疼統與恢復抗體。

 

二、氣功推拿療法,是在身體機能運行最弱時,以力學槓桿原理擒拿個體關節,加速個體氣血循環及刺激痛感,讓生命能量快速從潛意識空間回歸,以增強生命力。

 

三、心理諮商與輔導則是協助將負向信念轉為正向信念。

 

四、氣功修練協助恢復身體機能。

 

 

 

        死之本能隱藏著許多不良信念,因此,在輔導時,必須回朔探討當事者的生活歷史根源,才容易轉動與回正個體的精神能量。死之本能轉換成生之本能,必須在生死之間找出一項正面意義,讓當事人打從心理層面支持這項正面意義,那麼原來消沈逃避的精神能量,就會瞬間快速從潛意識空間集中回來,支持當事人這項正面意義的執行。生命與動力的感覺,會立即在當事人的言行舉止間流露,精神亦隨之煥發輕鬆。

 

 

 

所以前二年,「負面信念轉為正面信念」經常是我與父親探討的主題。因此,我希望父親能好好統整自己的一生,從統整的過程中得到智慧。所謂統整一生,就是統整過去與完成未竟事物。統整過去就是重新去回想這一生還有哪些事是不滿意的、是遺憾的、是怨恨的,都重新理性釐清或去賦予新的意義。過程可以煩惱轉智慧、尋回失去的能量,讓統整回歸的能量繼續支持生命的運行。

 

 

 

統整一生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去完成未竟事物,未竟事物是指想去做卻一直沒去做的事,去做了才能了卻心中的牽掛。這一年我常問父親:「您覺得還有什麼事想去做卻還沒做的,趕快去實踐吧!不要一直想著等到病好才要去完成,畢竟癌症需要相當長時間的治療!」因為,我了解未竟事物的牽掛,其實也是精神能量失落的一種,尤其一位病者更需要精神能量全力支持以度過各種階段性難關。因此,完成未竟事物也是解除掛礙令能量回補的一種方式。

 

 

    若能統整過去生命史與完成未竟事務,個體即使死了對這一生也無遺憾、無牽掛。長達一年多時間,我與父親探討不少過去陳年往事,也在一次次談話諮商過程拾回曾經掉落的精神能量,心境從中得到好轉,父親能更勇敢面對自己切身的病苦。

 

 

 

貳、 重拾精神能量 

 

 

        當一個人求死信念進入到其認知系統時,死之本能就在瞬間、悄悄的入侵心靈,生之本能也隨之快速被隱蓋。生理機能同步通往無機狀態發展,這時,個體若有生理疾病 ,復原就相當困難。在談話或催眠過程可以觀察到個體能量信息變化微弱,很容易令輔導工作中斷。

 

 

        在現象場,不良信念或留戀停滯的記憶會產生精神能量的散落或儲存另一時空,散落或儲存的時空就在當事人在意的事件時空中。這與佛落伊德所提本能發展失敗所產生的滯留作用是一樣的。其中不良信念的產生常是過去生活不良經驗累積而成,它會讓個體沒有勇氣往下一階段發展,導致精神能量遺落在這事件的時空點;留戀停滯的記憶則是個體在某一成長階段,太滿足而不想往下一階段發展的心理狀態,因此精神能量就會停滯儲存在該階段時空。

 

 

 

生命歷程就如一幅動線地圖,動線管道充滿個體的精神能量。若以有形的軀體來看生命,這動線打從娘胎開始就開始走動,若從靈魂不死的角度來看,那麼這個地圖啟動的源頭可是在很遙遠的時空就開始啟動。既然人生地圖中,動線就是生命能量的走動圖,那麼當個體在不同時空點,所做的一切行為思想,將影響著動線能量的變化走向。一般,從生活經驗所引發不良信念、失落或留戀停滯,則動線能量管道將會產生裂痕、斷層、阻塞。同時,產生能量向外流失、掉落、儲存各處等現象。

 

 

 

重拾過去生命歷程散落的精神能量,可以善用各種心理學技巧、催眠及禪的思維,將曾經失落在不同時空的能量接回。能量回歸的感覺是:「能量通暢,動力出來,思維流暢,察覺性提昇,能力逐漸恢復,心情輕鬆無負擔……等等。」

 

 

 

接通曾經散落的精神能量,最快速的處理方式,就是以禪觀或催眠方式處理。引導流程是,進入禪觀或淺度催眠,回歸到引發事件的時空,重新深入體驗該事件引發不良信念的衝擊點,接著放鬆自己,省思與面對當時的衝擊,當思維回正則能量就翻正回歸。因為,進入歷史時空是屬於四度空間的運作,在禪的思維與催眠皆容易進出四度空間,所以禪與催眠是最簡便的操作工具。

 

 

 

此時,我有一個反思考,個體的死亡,是可以能量充滿的、是可以自然愉悅的,不見得要能量耗竭才進入死亡。因為善於操作能量的人,理論上應該可以隨時令能量暢達與飽滿的!即使生命的最終點仍然可以精神充滿的!能夠自我操控自我的靈魂的進出的!真的辦到,就是達到佛法成佛十號其中一個要素「善逝」!

 

  

參、社團實例操作:統整生活史

 

 89學年度下學期,曾經一次,我在帶領24人組成的EQ社團活動中,要學生在A4的白報紙上劃上一個坐標圖,橫軸代表年齡一歲歲往右增加,縱軸代表生命(能量)起伏。讓學生們按自己歲數增長,由左而右畫出自己生命的起伏圖,覺得好就往上畫覺得不好就往下畫,其中起伏代表生命能量的上升與下降。在起伏點相對位置上畫出或標示出當時的事件或地點。整個圖形可以看到當事人主觀直覺的生命圖像「從出生地0歲到今天生活空間的的路線圖,在過程也許遷移、也許意外事故、也許轉換學校、也許曾到某處留有深刻印象…路線就如大富翁般的路線圖一一畫出。」

 

 

 

畫好之後,請學員閉上眼睛進入禪觀冥想,回到0歲出生地,1歲、2歲、3歲、4歲……,重新去走一趟他們今生生活史。在冥想過程,學員過去生活點點滴滴、酸甜苦辣的記憶情緒會慢慢浮現。在這次活動中,有一位學生清晰的告訴我其冥想過程:「從出生到現在,所有重大事件的影像歷歷在目,我嚐過當時的痛與開心,那都是幫助我經驗成長的一部份。不管是好事是壞事,身體總有一種源源不覺的能量,一直由下往上衝上來,身體很熱很舒服,腦袋很清楚。」這段敘述,就是回塑生命歷史,重拾失落能量的感覺。其中強調不管是痛苦或是甜美,都會讓我們重拾能量回來。

 

 

    這次實驗操作,24人中,做完後感覺舒服且能清楚感受能量回歸有6人,重拾許多遺忘記憶有11人,覺得沒差別有2人,沒回覆有3人,做完視覺度更亮總共有10人(此視覺亮度改變的人數與前面項目有重複)。視覺變亮亦是能量回歸的一種感覺。

 

  

參考文獻

 

劉震鐘、鄧博仁譯(Robert Kastenbaun著)(1996),死亡心理學。台北,五南。

 

謙達那譯(奧修大師著)(1994),死亡的幻象。台北,奧修出版。

本篇不開放回應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